不抡檀板不吹笙,一点钲声一队行。
气味何如初中酒,山花翠羽鬓边横。

【注释】

  1. 番戏:即“杂戏”。唐代民间的杂技、音乐和舞蹈等。
  2. 檀板:古代击拍乐器,形似小鼓。
  3. 不(读bó)抡:指不弹奏或不吹奏。
  4. 钲声:钲为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似钟。
  5. 气味何如初中酒:意即与在酒中喝着的饮料相比,气味如何?
  6. 翠羽:指妇女发髻上插的翠鸟羽毛。
  7. 鬓边横:指鬓发旁垂下。

【赏析】
此诗写酒后之乐,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饮酒之后,以酒佐饮。从形式上看,是一首绝句。首句写酒前的准备;第二句写酒后的进行;第三句写酒后之乐。最后一句写酒后之乐的结束。
这首诗写饮酒,但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饮酒的动作。而是通过动作描写来显示喝酒的气氛。“不轮”二字,点明不弹琵琶,不吹笙,也不敲打钲鼓,只让钲声一队行。这一句,既写酒前的准备工作,也写出了酒前的气氛。
“气味何如初中酒”,这是说,酒的味道如何?作者没有直说。但用“气味何如”这个问句,便使人想到酒的味道好极了。“初中酒”三字,说明是喝的是新酒,而不是陈酒。陈酒味苦,新酒味香醇。而“气味何如初中酒”,正是在问新酒的香味如何?“不如”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对酒的味道很满意。
最后一句“山花翠羽鬓边横”,写酒后的情景。意思是说,酒后头上戴满了翠羽,鬓旁还插着山花。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写景,却把酒后的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