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闻钟磬,归人晚渡忙。
孤山升半月,一鸟下斜阳。
寂寞家乡杳,清凉客路长。
渔镫岩畔点,间杀卧轻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首句“野寺闻钟磬”,野寺,指野外寺院,即寺庙;钟磬,是佛教法器名,这里泛指佛家寺院。第二句“归人晚渡忙”,归人,指从外地归来的人,归人傍晚渡河,说明是黄昏时分,作者在归途中听到僧人诵经的声音,便停下车来听了一会儿。第三句“孤山升半月,一鸟下斜阳”写诗人在半山腰看到的景色,孤山上升起了弯弯的新月,一只鸟儿正从山后飞下来落在一旁的树梢上。第四句“寂寞家乡杳,清凉客路长”写诗人想到自己远在他乡,故乡又远在天边,因此感到十分寂寞。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在岩畔听到渔人的笛声,觉得那笛声美妙动听,好像在轻航船上一样。
【答案】
译文:
我在野寺中听到了钟磬的回音,傍晚时分我急着回家赶路。
我独自站在山冈上,看到了新月冉冉升起,一只乌鸦正从山林间飞过。
我独自站在山冈上,看到夕阳已西下,一片寂静。
我在岩畔听到了渔人的笛声,那笛声优美动听,好似轻航船一般。
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野寺中听到了钟磬的回音和傍晚时急匆匆地回家赶路的情景。这六句是全诗的主体。前四句是写听觉,后二句是写视觉。诗人在野寺中听到钟磬之声而停车细听,是因为他听到的钟磬声似乎与自己有关。因为他知道,寺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曾向他借过钱,还欠着两文钱未还。老和尚为人忠厚老实,平时待人宽厚善良,因此他每次经过寺里,都要到老和尚那里去还钱。但这次他没来得及还钱,却赶上了渡口摆渡的时间,只得急忙赶回家去。这六句诗写的是诗人的一段经历,是他内心矛盾、焦虑的反映,也是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
诗人在野寺中听到钟磬之声而停马细听,是因为他听到的钟磬声似乎与他有关。因为在寺内住宿的是一位老和尚,他曾向诗人借钱,还欠着两文钱未还。老和尚为人忠厚老实,平时待客人十分宽厚善良,因此每逢他路过寺里都要到老和尚处去还钱。但今天他没能如期去还钱,只能赶着车子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所以诗人在诗中说:“野寺闻钟磬,归人晚渡忙。”这六句诗描写了诗人一天的行程,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焦急。
尾联写到诗人在岩畔听到渔人的笛声,觉得那笛声优美动人,仿佛轻航船一般。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