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守孤城阅几时,沥心血尽绝援师。
兵因食尽难言战,家望生还未有期。
蹈刃方能徵学养,濒危深恐愧须眉。
孤臣一死终何补,惭恧君恩报已迟。
诗句释义和翻译:
- 株守孤城阅几时,沥心血尽绝援师。 - “株守孤城”意指孤立无援地坚守城池,“阅几时”表示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沥血”形容付出极大的努力。“绝援师”意味着断绝了外界的支持。
译文: 孤独地守卫着孤城(已经有)多久了?耗尽了所有的心血,却无法得到援助。
- 兵因食尽难言战,家望生还未有期。 - “兵因食尽”指的是军队因为缺乏食物而难以继续作战。“生还未有期”表达了家人对生存的渴望。
译文: 由于食物短缺,士兵们难以继续战斗;家人希望我能够活着回去。
- 蹈刃方能徵学养,濒危深恐愧须眉。 - “蹈刃”意味着面对危险时不退缩。“徵学养”可能是寻求学术修养或自我提升。“濒危深恐愧须眉”表达了在危急时刻对自己是否配得上这份荣耀(即“须眉”)感到恐惧。
译文: 只有在面对危险时才能证明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在危险时刻深感自己辜负了众人的期望。
- 孤臣一死终何补,惭恧君恩报已迟。 - “孤臣”指的是独自一人的臣子。“一死”意味着以死相报的决心。“惭恧”是羞愧和自责的意思。“君恩报已迟”表示未能及时报答君主的恩情。
译文: 作为一个独守边疆的臣子(如果),一旦死去,能有什么作为来弥补?对于未能及时报答君主的恩情,我感到深深的羞愧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一位孤独守卫边境的士兵的内心世界,他在长时间的坚守中耗尽了所有资源,但仍无法获得援助。他的家人也在盼望他能够安全返回,但士兵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责任。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觉得自己没有及时回报君主的恩情,感到遗憾和羞愧。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忠诚、勇敢而又充满矛盾的内心情感,以及他对国家和君主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