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劝农还,安知稼穑难?
括田唐使者,搜粟汉都官。
天下非秦越,朝端必范韩。
诸君颂阶泰,莫废注危竿。

这首诗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农事艰难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对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期望。

“不是劝农还,安知稼穑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事艰难的理解。诗人认为,如果不是为了劝农还,那么又怎能知道耕种和收割的困难呢?这里的“劝农还”可能指的是皇帝或官员们回到自己的故乡,与百姓共度时光的行为,而“稼穑难”则是指农事的艰难。

“括田唐使者,搜粟汉都官。”这句诗描述了唐代皇帝派人到各地征收土地,而汉代官员则负责收集粮食。这是古代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采取的手段。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唐代和汉代的做法,暗示了不同朝代在处理国家经济问题上的不同方式。

第三,“天下非秦越,朝端必范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认识。诗人认为,尽管历史上存在过分裂和战争,但最终都是归于大一统的格局。这里的“范韩”可能指的是汉代的丞相(丞相)和太尉(司徒),他们在维护国家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诸君颂阶泰,莫废注危竿。”这句诗呼吁大家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宁和繁荣。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因为赞美太平盛世而忽视了国家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这里的“注危竿”可能指的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如加固堤防等。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做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以及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国家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