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清走马到萧篱,芒仔芒分茄茇支。
换得内优解鹿脯,稻香蔗蜜厌唐师。
【注释】
留题诸罗十一番社:指诗人在诸罗(今浙江丽水)的十一番社(地名,即今浙江省丽水市)留下诗作。
濑清走马到萧篱:濑溪清流,骑马经过萧篱(地名,位于诸罗附近)。
芒仔芒分茄茇支:形容稻谷丰收,颗粒饱满。
换得内优解鹿脯:以高价换取了内务府(宫廷禁卫官)的鹿肉干。
稻香蔗蜜厌唐师:形容稻花飘香,甘蔗甜如蜜,令人厌恶唐朝军队。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诸罗十一番社的景色和丰收的稻、甘蔗等农作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紧扣题目“留题诸罗十一番社”,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诸罗十一番社的景色,后两句则通过对丰收的农作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向往之情。
首句“濑清走马到萧篱”,描绘了诸罗十一番社的宁静景象。濑溪清流,骑马经过萧篱,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里的“濑”指的是溪流,“走马”则是形容人骑马行走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勾勒出诸罗十一番社的宁静与美丽。
次句“芒仔芒分茄茇支”,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农作物。这里用到了“芒”字,表示稻谷颗粒饱满;而“分”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收割的场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农田的热闹场景。
第三句“换得内优解鹿脯”,则转向了对内务府的描绘。内务府是宫廷禁卫官,他们负责守卫皇宫,保卫国家的安全。这里诗人用“换得到”一词来形容自己通过高价购买了内务府的鹿肉干,既体现了自己的富有,也暗示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最后一句“稻香蔗蜜厌唐师”,则是对农民生活的描述。这里用到了“厌”字,表示厌倦唐朝军队的意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诸罗十一番社的景色和丰收的农作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还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