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西厦澎湖中,夏秋往往多台风。去年九月飓更甚,海飞咸雨枯青葱。
凯也奉檄视灾眚,配船直向东瀛东。那知祭风行有期,淋浪春雨来无时。
倾盆翻雨下如注,一月寄碇虎山湄。雨止风定促开帆,偏逢毒雾相遮衔。
混然天地成一色,不辨岛屿礁石之巉岩。腥风盐沫喷衣湿,颠倒心肝呕欲绝。
呕欲绝,幸雾灭,又值东风来作逆。往来梭织金山阿,八日不得到料罗。
使者瞑眩僮仆疴,长年三老嗟蹉跎。使者瞑眩不足惜,呜呼奈此澎民何。
饥不得食寒不衣,身无翅翼谁能飞。一月两月难久稽,有钱在舱薯可糜。
遥遥相望不得成饷遗,对天呼抢空歔欷。歔欷不已叩头泣,愿乞一帆风西北。
今宵吹到妈宫湾,大沛皇仁遍海国。遍海国,沾皇仁,俯鉴臣心一缕真。
如天之福民得食,手掷杯珓卜云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全诗共八首,每首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深刻反映。下面逐句释义:

  1. 东台西厦澎湖中,夏秋往往多台风。去年九月飓更甚,海飞咸雨枯青葱。
  • “东台西厦”指代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澎湖”是中国台湾岛上的一个岛屿。“夏秋往往多台风”说明这些地区在夏季和秋季经常会遭受台风的侵袭。“去年九月飓更甚”,指的是上一年九月的台风更为严重。“海飞咸雨枯青葱”描绘了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使得原本翠绿的植物变得枯萎。
  1. 凯也奉檄视灾眚,配船直向东瀛东。那知祭风行有期,淋浪春雨来无时。
  • “凯也”是作者的名字,“奉檄视灾眚”指的是奉命前往视察灾害情况。“配船直向东瀛东”,这里的“东瀛”是指东方的国家,也就是中国。“那知祭风行有期,淋浪春雨来无时”表示原本以为祭拜风神的日子是有期限的,但是雨水却不断而来,没有任何停歇。
  1. 倾盆翻雨下如注,一月寄碇虎山湄。雨止风定促开帆,偏逢毒雾相遮衔。
  • “倾盆翻雨下如注”,形容雨水像倒满了盆子一样倾泻而下。“一月寄碇虎山湄”中的“碇”是船锚的意思,“虎山湄”可能是一个地名,意思是在海边。“雨止风定促开帆”,意思是等到雨停了,风也停止了,就赶紧扬起船帆准备离开。“偏逢毒雾相遮衔”中的“毒雾”可能是指有毒的烟雾,“遮衔”则是遮挡的意思。
  1. 混然天地成一色,不辨岛屿礁石之巉岩。腥风盐沫喷衣湿,颠倒心肝呕欲绝。
  • “混然天地成一色”形容海水与天空的颜色融为一体,看不到任何界限。“腥风盐沫喷衣湿”中的“腥风”可能是指带有腥味的风,“盐沫”则是指盐粒与海水混合形成的泡沫。“颠倒心肝呕欲绝”中的“颠倒”可能是指心情极度混乱,“呕欲绝”则是形容非常难受的感觉。
  1. 呕欲绝,幸雾灭,又值东风来作逆。往来梭织金山阿,八日不得到料罗。
  • “呕欲绝”表示非常难受,仿佛要呕吐出来。“幸雾灭”中的“雾”是指雾霾或者瘴气,“灭”则是消失的意思。“东风来作逆”中的“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作逆”则是不顺从或者是逆流的意思。“往来梭织金山阿”中的“梭织”可能是指来回穿梭织布的动作,“金山阿”可能是一个地名,意味着经过或靠近金山的地方。“八日不得到料罗”中的“料罗”是一个地名,表示这个地方距离这里很远,需要八天才到达。
  1. 使者瞑眩僮仆疴,长年三老嗟蹉跎。使者瞑眩不足惜,呜呼奈此澎民何。
  • “使者瞑眩僮仆疴”中的“瞑眩”是指昏睡后醒来时的眩晕感,“僮仆疴”则是仆人生病了。“长年三老嗟蹉跎”中的“长年”指的是年岁较长的人,“三老”则是指三个老人。“使者瞑眩不足惜”中的“使者”是指被派去视察的人,“瞑眩”则是昏睡后醒来时的眩晕感,“不足惜”则是不值得惋惜的意思。“呜呼奈此澎民何”中的“澎湖民”可能是指澎湖岛上的居民,“奈此澎民何”则是对于这种情况的无奈。
  1. 饥不得食寒不衣,身无翅翼谁能飞。一月两月难久稽,有钱在舱薯可糜。
  • “饥不得食寒不衣”中的“饥不得食”表示饥饿无法得到食物,“寒不衣”则是寒冷无法保暖。“身无翅翼谁能飞”中的“翅翼”是指翅膀,“谁能飞”则是质疑是否有能力飞翔。“一月两月难久稽”中的“稽”是指拖延的意思,“一月两月难久稽”则是说拖延的时间难以长久。“有钱在舱薯可糜”中的“舱薯”可能是指船上储存的食物,“可糜”则是可以做成粥的意思。
  1. 今宵吹到妈宫湾,大沛皇仁遍海国。遍海国,沾皇仁,俯鉴臣心一缕真。
  • “今宵吹到妈宫湾”中的“妈宫湾”是一个地名,表示这个海湾。“大沛皇仁遍海国”中的“沛”字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形容词,用来修饰“皇仁”,表示皇帝的仁慈遍及整个国家。“遍海国,沾皇仁,俯鉴臣心一缕真”中的“俯鉴”可能是指君王审视,“缕真”则是指真挚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