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𢊖。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𦧈。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这首诗是蔡廷兰在澎湖的一首抚恤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此岛”指的是澎湖列岛,“汪洋”形容其广阔的海面,“当巨浸”意指被大海环绕。这里表达了对澎湖岛广阔海景的感受。

  2.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这里的“哀哉”表达了作者对澎湖民众遭遇灾情的同情,“颠连”意味着接连不断的困难或苦难,“遭岁祲”则指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

  3.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描述了澎湖岛的地形,山势如漂浮的鸥鸟般无遮无掩,“泛泛”形容水面宽阔。

  4.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𢊖
    “斥卤”是指盐碱地,“𢊖”是土壤贫瘠之意。这里的描述反映了澎湖土地的贫瘠状况。

  5.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这里的“讨海”指的是捕鱼为生,“伐井”则是挖井取水。这反映出澎湖居民的生存方式。

  6.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薯芋”和“杂粮”指的是各种农作物,“雨漉渗”表示这些作物的生长完全依赖于雨水的灌溉。

  7.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贾舶”是贸易船只的意思,“通”是畅通无阻。如果贸易船只不能通行,意味着生活物资难以运输,居民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8.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这里的“去秋”指的是去年秋天,“八九月”指的是九月和十月这两个台风季节。这句话表达了对台风季节的到来及其破坏力的担忧。

  9.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这里的“鼓浪”是指海浪声,“成咸雨”是指海水涨潮时形成咸湿的雨水。“飞洒等毒鸩”意味着这种雨水具有腐蚀性,如同剧毒一般。

  10.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𦧈
    这里的“草根”指的是植物的根部,“枯澜”是指根部腐烂,“牛羊先病”意味着牲畜也会因为水质的问题而生病。

  11.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风伯”是对风神的一种尊称,“日怒号”表示天气恶劣,“波涛苦击揕”意味着波浪汹涌,对船只和航行造成极大的威胁。

  12.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这里的“渔”和“籴”分别指的是捕鱼和购买食物。由于天气恶劣,渔民们不敢出海捕鱼,农民也无法外出购买粮食。

  13.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东邻与西舍”指的是邻近的两个村庄,“死殇相哭临”表示两个村庄的人们因为灾难失去了亲人而悲痛万分。

  14.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这里的“纵有贤司牧”意思是虽然有贤能的人担任管理者,但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他们的力量也有限。

  15.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驰书”指的是快速写信,“飞告急”是指迅速报告紧急情况。“呼天”表达了绝望的情绪,“哑喑”则是指沉默不语。

  16.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吁嗟”是感叹词,表达悲叹之情,“渤澥”指东海。“胡能同席衽”意思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如何能够像平常那样和睦相处呢?

赏析:
这首诗是蔡廷兰在澎湖遭遇台风灾害后所作,通过描绘澎湖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和关心。诗中的用词生动形象,如“山势若浮鸥”,“其土多斥卤”,都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貌和生活环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台风的描述和对生活困境的描写,传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