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生澎湖秀,作歌以当哭。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
【诗句原文】: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蔡生澎湖秀,作歌以当哭。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澎湖任职时,写给友人蔡廷兰的一首七言诗。全诗通过描绘澎湖的自然风光和民生状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政策的肯定。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和注释:
-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 - 第一句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对蔡廷兰的一种慰问和安慰。抚恤通常指的是对受灾民众的救济和关怀。
- 蔡生澎湖秀 - 第二句描述了蔡廷兰在澎湖的美丽景色中唱歌的情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乐观精神。
-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 第三和第四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不足和民众的贫困。
-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 第五和第六句提出了应对灾害的措施,如建立仓库和增加救济,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 第七和第八句表达了蔡廷兰对于人民遭受苦难的悲痛之情,以及他因无法改变现实而流泪的场景。
-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 第九和第十句强调了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与友人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 第十一和第十二句描述了澎湖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税收问题,指出这里的税收没有增加或减少。
-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 第十三和第十四句提到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即土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和贡品的产出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 第十五和第十六句描述了人口的增长和国家治理的完善,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治理已经达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
-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 第十七和第十八句强调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已经足够满足需求,而且官员的税收也没有增加,这表示政府在财政上的控制力很强。
-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 第十九和第二十句回顾了过去二十年的粮食储备,足以养活所有的民众。
-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 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句提到了政府的赈灾政策和法规,目标是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 第二十三和第二十四句批评了一些人过于贪婪,不应该随意挥霍财富。
-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 第二十五和第二十六句解释了蔡廷兰未能及时到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海上的风浪导致船只延迟。
-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 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句描述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 - 第二十九句呼吁人们回到家乡,安心生活,不要过多地打扰。
这首诗通过对澎湖地区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赞赏。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