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
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
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
死者赙以槥,病者医以钱。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
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
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
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
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
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
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
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
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
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
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

这首诗是诗人蒋士铨的《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中“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和“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两句较为重要。

译文:
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
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
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
死者赙以槥,病者医以钱。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
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
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
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
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
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
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
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
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
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
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蒋士铨对台湾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台湾人民生活困苦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关爱。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和方法,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启示作用。

诗中的“薯丝十万石”,指的是为解决台湾民众的生活需求而筹集的资金。这个数字虽然庞大,但相比于台湾人民的生活困境而言,仍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种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才可能成为改变台湾命运的关键。这也正是蒋士铨作为一位官员所应有的担当和勇气。

诗中的“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也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轻台湾民众的生活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是帮助他们摆脱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观点体现了蒋士铨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