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结痛,一语触千万。
以子怀旧恩,怆昔予术困。
贱臣忽见徵,誓以不欺献。
私忧欲弥天,末策谁许建。
呀呀涵光殿,浊泪长径寸。
凭几三数言,呜咽但九顿。
虮虱不上升,苟活在泥坌。
微生纵有口,日夕衔巨恨。
江湖传子诗,无穷抒哀怨。
重来望觚棱,感涕念垂宪。
眼中历历事,对酒那忍劝。
陵树冬复春,凄凉问社饭。
【注释】
寄:托人捎信,捎带书信。郑苏堪:郑思肖(1241-1298),字少霞,福建泉州府长乐县人,南宋遗民。宋亡后以身殉国志士。
平生所结痛,一语触千万:一生的悲痛,一句话就能触及千万人的心声。
以子怀旧恩,怆昔予术困:用儿子怀念旧恩,回想过去我被囚禁的困境。
贱臣忽见徵,誓以不欺献:下人突然召见征召,发誓不欺骗皇上。
私忧欲弥天,末策谁许建:我的私忧想要达到极点,谁能给我出个好主意呢?
呀呀涵光殿,浊泪长径寸:在含光殿里啊啊地哭泣,眼泪流得有一寸多长。
凭几三数言,呜咽但九顿:靠在几案上,低声诉说着三句话,呜咽之声只有九次停顿。
虮虱不上升,苟活在泥坌:连小虫、小虱也不向上飞升,苟且活在这污浊的泥泞中。
微生纵有口,日夕衔巨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人,也总有一天会衔恨于心。
江湖传子诗,无穷抒哀怨:江湖间流传着我儿子的诗,抒发不尽的哀怨之情。
重来望觚棱,感涕念垂宪:再次回到这里望着觚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想念着朝廷的宪法。
眼中历历事,对酒那忍劝:眼前的一切历历在目,对着酒杯却不忍心劝酒。
陵树冬复春,凄凉问社饭:陵墓前的树木经历了冬春的更迭,我凄凉地询问祭品是否备齐。
【赏析】
这首诗是郑思肖写给郑濂(字苏堪)的书信。《明史·郑濂传》记载: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郑濂曾为翰林修撰。他与同乡郑思肖友善,并从其学道。后来,郑思肖南逃至温州,郑濂也随他而去。两人在温州相依为命达十六年之久。郑思肖在诗中说“贱臣忽见徵”,指的就是他在元朝统治下被捕入狱之事。
全诗前四句写自己被囚禁时的心情和遭遇,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热爱;中间四句写自己在狱中思念亲人和朋友以及朋友对自己的关怀帮助;最后六句写自己被释放之后的感受。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及对元统治者的仇恨。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