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朝操瓢勺,襁负及子孙。
重趼五里至,后先争一门。
涓滴未入口,假息半游魂。
须臾见人色,果腹椅树根。
幸脱胥吏手,众施历历存。
殿角旭射光,群饮声泉奔。
施者见受人,举体同春温。
取意快目前,冥报奚暇论。
安得嗣旬月,更使被远村。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名《西寺施粥》,属于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晨朝操瓢勺,襁负及子孙。
清晨时分,人们拿起水瓢和木勺开始准备施舍的食物。他们带着孩子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到施舍的地方。重趼五里至,后先争一门。
他们走了五里路才到达施舍的地点。在那里,人们争着进入施舍大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食物。涓滴未入口,假息半游魂。
虽然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些食物,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吃下去。有些人可能因为饥饿而感到虚弱,仿佛失去了生命。须臾见人色,果腹椅树根。
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能够看到有人的面孔了。他们用树根当碗,将施舍的食物放在上面,勉强填饱了肚子。幸脱胥吏手,众施历历存。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受到官员的压迫或剥削。他们被允许施舍食物给那些需要的人。殿角旭射光,群饮声泉奔。
在寺庙的角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人们聚集在一起,用泉水煮食,声音如同泉水奔腾。施者见受人,举体同春温。
施舍者和接受者的身体都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来自人们的相互帮助和关爱。取意快目前,冥报奚暇论。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不要浪费时间去谈论死后的事情。安得嗣旬月,更使被远村。
诗人渴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帮助,不再生活在贫困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施舍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通过描述人们早晨出发、争夺施舍门、吃不饱、看到人面以及得到温暖等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鼓励人们抓住眼前的好时光,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忧未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