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
扶不住,云鬘亸。逃不过,霜豪涴。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

【注释】

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

扶不住,云鬘亸。逃不过,霜豪涴。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

【译文】

那扇丁字帘儿前,还点着灯烛,那是六朝时候的灯火辉煌。唤醒了旧日家中的莺鸟和燕子,它们红润娇艳如醉如痴。梦中雨滴迷蒙秋色,使桃叶渡上一片迷茫;夜色中波涛静定莲花宝座,即使神仙也不免愁苦。

风儿吹不动花枝,云鬟散乱,我难以承受这寒冷的霜露。只怕神丝沾湿了衣裳,那誓言都变得毫无意义。笔尖蘸着胭脂,写出的泪痕犹存湘妃竹上,写完后口业已尽,可以进入泥犁世界。邀请那些英雄豪杰,一同到禅堂打坐。

【赏析】

此篇为咏物词,写画舫中的景致与人物。

“满江红·题秦淮画舫录”是一首咏物词,词人通过对秦淮画舫中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忧国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描绘了画舫中的景象。“丁字帘”即方形的帘子,这里指画舫的门帘。词人在门帘之前重新指点起六朝时期的灯火,唤起了画舫里的旧家莺燕。“凭唤起”三字表明词人已经把过去的事情全都回忆起来了。

“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词人用“梦雨”比喻风雨,形容秋雨绵绵不绝地飘洒,迷迷蒙蒙地笼罩着江南水乡的古渡。“情波”指爱情的波澜,此处用以形容荷花盛开时荷花上的浪纹。“夜定”三字则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盛开时的情景,莲花座上荷花开得正艳,仿佛是夜晚才定下来似的。

“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词人感叹即使是修成了仙佛的人也会生出忧愁,连眉毛也锁起来。“双眉”三字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下片开头“扶不住,云鬟亸。”写词人无力支撑住飘飞的云鬟。“逃不过,霜豪涴”三字表明词人无法躲避寒冷的霜露,只能忍受它无情地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怕神丝被冷”一句表明词人害怕自己的神思被冷气所侵扰。“茜盟”指的是女子的誓约,此处用来指代情人之间的盟誓。“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三字表明词人在寒冷的霜露面前感到十分害怕,生怕自己神思被冻僵,就连誓言也被冻得失去了意义。

“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词人用笔尖蘸着胭脂书写,留下了泪痕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像湘妃竹那样清晰可见。“湘管”即湘妃竹,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够流出鲜血的竹子。“证完口业泥犁可”三字表明词人已经完成了口业,可以进入泥犁世界里去。“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最后两句词人邀请英杰豪杰们一起逃离红尘世外,共同参禅悟道。

这首词语言质朴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全篇以秦淮画舫中所见之景物作为意象载体,通过景物描绘来表达词人的情感。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既有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也有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