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南望重踟蹰,野色苍凉落木疏。
春水绿波人去后,秋山红叶雁飞初。
飘零张俭还为客,憔悴长沙尚著书。
频向天涯遥极目,故人消息近何如。

注释:

  • 洞庭南望重踟蹰:洞庭湖在南方,所以“南望”指的是望向南方。“重踟蹰”意味着多次徘徊,犹豫不决。
  • 野色苍凉落木疏:野色指的是野外的风景,苍凉是指凄凉、寂寞,落木指树木落叶,表示秋天的景象。
  • 春水绿波人去后:春天时,江水碧绿如波,但当人们离去之后,这景象就显得有些凄凉和空寂。
  • 秋山红叶雁飞初:秋天的山景被红色的树叶覆盖(红叶),而候鸟大雁开始迁徙,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 飘零张俭还为客:这里的“张俭”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张俭,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而流离失所,此处用来形容自己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状态。
  • 憔悴长沙尚著书:形容自己虽然生活艰辛,但仍坚持写作。
  • 频向天涯遥极目:频繁地向远方眺望,表达了对故乡或者亲人的思念之情。
  • 故人消息近何如:询问远方的友人消息如何,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洞庭南望重踟蹰”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南方洞庭湖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向往也有不舍。接着,“野色苍凉落木疏”描写了秋天的野外景象,落叶纷飞,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心中的孤独感。

第二句“春水绿波人去后”则是通过春水的波动来象征生命的流逝,暗示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第三句“秋山红叶雁飞初”则通过秋天的红叶和大雁的迁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变迁,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飘零张俭还为客”中的“飘零”和“张俭”都是诗人自比,表达了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憔悴长沙尚著书”则显示了诗人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保持着勤奋的态度,致力于文学创作。最后一句“频向天涯遥极目,故人消息近何如”,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和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自身情感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传达出了坚持和执着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