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三冬足,澄怀卓荦观。
千秋列眉睫,方寸起波澜。
人定地疑僻,夜深镫亦寒。
不妨北风劲,容膝易为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上下句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诗歌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赏析”,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逐句分析诗歌内容,注意要结合关键词语分析诗歌的情感;最后,根据诗歌情感及语言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联:文史三冬足,澄怀卓荦观。

“文史三冬足”,意思是说自己对于文事和历史已经钻研了三个冬天,足够充实自己的学问。“三冬”即三冬之学,指读书的时间很长。“澄怀卓荦观”,意思是说在研习文史的同时还要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意思,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里的“澄”字是“澄清”之意,“卓荦”是卓越的样子。“卓荦观”是指能看得清楚明了的眼界,也就是高远的志向。“澄怀”、“卓荦”两个词语,表现诗人勤学苦读的精神风貌。

第二联:“千秋列眉睫,方寸起波澜。”

“千秋”指的是千年的岁月,这里用来比喻时间。“列眉睫”指在眼前显现。“方寸”指心,这里用来形容心胸。“波澜”指波涛,也指心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千年的岁月就像在眼前显现一般,让人的心海中泛起层层的浪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同眼前的景象一样,历历在目,而这种知识又让自己的心情起伏不定,难以平静下来。这两句诗写出了一个勤学不辍的人的学习过程。

第三联:“人定地疑僻,夜深镫亦寒。”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们进入梦乡之后,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一盏孤灯还亮着,它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大地,也照进了人的心里。“人定”指人入睡之时,“地疑僻”指天地之间一片寂静、偏僻,没有其他的声音。“镫”指灯。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当人们在梦中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灯火闪烁。而这个灯火却给人们带来了温暖,让他们感到安心。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孤独的灯火在燃烧。这几句诗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第四联:“不妨北风劲,容膝易为安。”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北风凛冽、强劲无比,但只要我能够找到一个像膝盖一样大小的屋子就可以安然无恙。“北风”是北方的气候特征之一,常常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劲”在这里表示强劲有力。“容膝”是一个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其中提到孔子曾说过,“吾丧家之犬也,不敢死也,容我适越,越人必有以辞焉。”意思是说我是一只流浪狗,不能死,请让我到南方去吧。后来就用“容膝”来形容一个人的居所非常狭小。“安”在这里表示安心、安定。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即使北风再强劲有力,我也能找到一个像膝盖一样大小的屋子就可以安然无恙。这几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答案】

译文:

我经过漫长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文史知识,心中豁然开朗、眼界开阔。

千年的历史就象在眼前显现一般,让人的心情起伏不定、难以平静下来。

人们进入了梦乡之后,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灯火闪烁。

虽然北风凛冽强劲无比,但只要我能找到像膝盖一样大小的屋子就可以安然无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知识的热爱以及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首联写诗人对文史的热爱,通过“澄怀”、“卓荦观”两个词表现出诗人勤学苦读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颔联则通过“千年的岁月”与“方寸的波澜”两个词组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历史时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颈联则通过“人定地疑僻”和“夜深镫亦寒”两个词组,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独处的孤独感。最后两联则通过“不妨北风劲”和“容膝易为安”两个词组表达了诗人在困境面前的坚韧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