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
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
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
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
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
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
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
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
注释:清泉怪石环绕着回廊,八角亭仿佛在碧绿的池塘上空飞翔。松树、菊花犹如陶渊明的家一样,而诗书则让人想起郑公的故乡。风吹过竹园,传来阵阵琴声悠扬;月光从花间移动,酒兴也随之增长。最好在夏天的时候去避暑,在清静的斋房中,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受着清凉的水云凉意,享受这一份宁静。
赏析:这首诗是题郑芷亭仪部的作品,描绘了郑芷亭仪部的景色和氛围。首联“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描绘了清泉怪石环绕着回廊和八角亭虚驾于碧绿的池塘之上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颔联“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则是对郑芷亭仪部环境氛围的进一步渲染和描绘。这里的“松菊”指的是松树和菊花两种植物,它们在这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象征着陶潜的归隐之地和郑玄的故乡。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颈联“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则是对郑芷亭仪部夜晚景色的描绘。这里的“竹坞”指的是竹林中的幽静之所,“花坪”则是指花丛之中的小平地。在夜幕降临之际,微风拂过竹林,吹响了清脆的琴声;皎洁的月光洒落在花坪上,使得人们的酒兴更加浓厚。尾联“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则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表达。这里的“伏时”指的是炎热的季节,而“清斋”则是指清净简朴的生活。在伏天时节,诗人选择在郑芷亭仪部避暑,过着清静简朴的生活。而当夜幕降临时,躺在清斋之中,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受着清凉的水云凉意,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惬意和美好。整首诗通过对郑芷亭仪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