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寂坐无情趣,聊向小园同散步。
夜色朦胧薄雾漫,箫声断续凉风度。
池边萤误水中星,芦际花疑沙上鹭。
吟罢新诗漏欲终,半规斜月悬汀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园中散步时,因夜色朦胧,听到箫声断续,看到池边萤火、芦际花鸟,而引发的感慨和创作。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秋斋寂坐无情趣,聊向小园同散步。
注释:秋天的夜晚,我独自坐在斋中没有什么兴趣,于是走到小园里来散步消愁。夜色朦胧薄雾漫,箫声断续凉风度。
注释:夜色朦胧,薄雾弥漫,吹来的风带着凉意,萧声断断续续地飘过。池边萤误水中星,芦际花疑沙上鹭。
注释:池边的小虫误以为自己是在闪烁的星光中,而芦苇之间的花朵则好像被沙上的大鸟所迷惑。吟罢新诗漏欲终,半规斜月悬汀树。
注释:吟咏完新的诗歌,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深夜,一轮半弯的月亮高悬在汀树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萤火虫”、“星”、“大鸟”等,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梦幻的氛围。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