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悠悠恨最长,魂难入梦慰衷肠。
丁兰刻木空追像,潘岳吟诗半悼亡。
读到「蓼莪」篇顿发,歌来「窈窕」句堪伤。
中宵枨触忧离起,又听征鸿唳夜霜。

【注释】

痛悼:哀悼死者,寄托哀思。

生死悠悠恨最长:生与死都是悠远而渺茫的,因此对死者的怀念和哀痛之情也最为深沉。

魂难入梦慰衷肠:灵魂无法进入梦乡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丁兰刻木空追像,潘岳吟诗半悼亡:这是两个典故,一个是“丁兰刻木”,另一个是“潘岳赋诗”。丁兰刻木,是说人死后,其魂魄不能入梦,所以人们用木头刻成丁兰的形象来寄托思念;潘岳赋诗,则是因为诗人在梦中见到妻子去世的景象而悲痛不已。

读到「蓼莪」篇顿发,歌来「窈窕」句堪伤: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蓼莪”是《诗经》中的一篇,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窈窕”则是《诗经》中的一句,形容女子美好的样子。这句诗让人读后心生感慨,不禁为之动容。

中宵枨触忧离起,又听征鸿唳夜霜: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里独自思念亲人的情景。他听着远处的雁鸣声,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痛悼”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全诗通过描写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者的无尽悼念,展现了人类对于生死、离别等情感的深深感慨。

首句“生死悠悠恨最长”,开篇便点出了主题,生死之恨无穷无尽。这种深深的哀痛不仅源于对逝者的怀念,更源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使得作者的情感变得复杂而深沉,也为后续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魂难入梦慰衷肠”,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灵魂无法进入梦乡,只能寄托在刻木之上,这种无助感让作者更加痛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两句“丁兰刻木空追像,潘岳吟诗半悼亡”,则引用了两个典故:丁兰刻木和潘岳吟诗。这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悼念方式:一种是用木头雕刻出死者的形象来寄托思念,另一种则是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这两种方式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最后两句“读到「蓼莪」篇顿发,歌来「窈窕」句堪伤”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补充和扩展。这两句诗分别引用了《诗经》中的“蓼莪篇”和“窈窕句”,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这种引用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深度和内涵,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对于生命无常、亲情无价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的典故和引用也为诗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