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窗飒飒觉风生,一穗明灯暗复明。
独夜凄凉真鬼境,空山寂寞少人声。
招魂不作蘅芜梦,营葬徒伤宿草情。
起坐支颐孤枕上,泪痕如水尚盈盈。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元好问的名作,其原文如下:
独宿扈尾山庄梦亡室感作
纸窗飒飒觉风生,一穗明灯暗复明。
独夜凄凉真鬼境,空山寂寞少人声。
招魂不作蘅芜梦,营葬徒伤宿草情。
起坐支颐孤枕上,泪痕如水尚盈盈。
逐句释义:
第一句:“纸窗飒飒觉风生,一穗明灯暗复明。”
“纸窗飒飒”形容窗户纸被风吹动的声音,营造出夜晚寂静的氛围。“一穗明灯暗复明”则描述了房间内一盏灯火忽明忽暗的情景,增添了孤独与寂寥的感觉。第二句:“独夜凄凉真鬼境,空山寂寞少人声。”
“独夜凄凉”强调了夜晚的孤独和凄凉,“真鬼境”则形容这种感受像进入了阴森恐怖的境地。“空山寂寞少人声”表达了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除了偶尔传来的虫鸣之外,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荒凉的气氛。第三句:“招魂不作蘅芜梦,营葬徒伤宿草情。”
“招魂不作”意味着对亡者的怀念之情无法通过招魂来缓解,“营葬徒伤宿草情”则表达了虽然进行了葬礼,但内心的伤痛却无法消除,只能让悲伤的情感如同野草一样蔓延。第四句:“起坐支颐孤枕上,泪痕如水尚盈盈。”
“起坐支颐”描述了诗人在床上起身坐着的动作,可能是因为难以入眠或思绪万千。“泪痕如水尚盈盈”描绘了诗人泪流不止的情景,泪水如同水面般波光粼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思念亡妻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纸窗、风声、灯光等,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亡妻无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