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别自有婵娟,平视谁曾见月圆。
与我共安喧里寂,更无人赏亦翛然。
重阳节出游到晚上泛舟秦淮河观赏月色,
人闲心静自有明月陪伴,平视之下谁曾见过满月圆满。
与我共同领略了喧嚣中的寂静,更没有人欣赏我依然逍遥自在。
注释:
-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出游,晚上在秦淮河边泛舟观赏月亮。
- 人闲别自有婵娟
人闲心静时,自然会有明月相伴。
- 平视谁曾见月圆
从平视的角度来看,谁又曾见过月亮圆满的时刻?
- 与我共安喧里寂
与我共同享受喧嚣中的宁静。
- 更无人赏亦翛然
即使没有人欣赏,我也依然自由自在。
赏析:
诗的首联“重阳节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夜晚泛舟江上观月的情景。诗人以“重阳”为题,点明了季节和节日,同时也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而“既夕泛舟秦淮”则具体描绘了这一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诗的第二联“人闲别自有婵娟,平视谁曾见月圆”则深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这里,诗人用“婵娟”来指代月亮,表达了自己独享月光的惬意之情。同时,“平视”一词也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诗人对于月亮圆满时刻的期待更加突出。这里的“谁曾见月圆”,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的第三联“与我共安喧里寂,更无人赏亦翛然”则是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美好愿景。诗人认为,即使在喧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与他独自享受月光的经历不谋而合。而最后的“更无人赏亦翛然”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即使没有人欣赏他的行为,他也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与潇洒。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