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春色钟冬卉,皣皣迟开得后残。
并世不知桃李闹,深居犹畏雪霜寒。
琴高变化愁将去,神女迁延愿久看。
书幌因依瓦盆养,不阶尺土岂为难。
译文:
荒芜的春天里,钟南山的植物在冬季绽放。
世人不知道桃李的繁华,我深居简出仍畏寒霜。
琴高变化成愁,神女迁延盼望长久观看。
书幌因依瓦盆养,不阶尺土岂为难?
注释:
荒荒春色钟冬卉,皣皣迟开得后残。
(1)荒荒:荒凉、冷落。
(2)钟南:指钟山之南。
(3)皣皣:形容花迟迟不开的样子。
(4)并世:同代人。
(5)桃李:比喻美好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春景图。诗中的“钟南山”,指的是钟山之南,也就是今南京钟山一带,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纪念自己登基时的功臣陆澄而命名。
“荒荒春色钟冬卉”一句,描绘了春天的荒凉与萧条。这里的“荒荒”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钟南山”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偏远且荒凉的地方。
接下来的“皣皣迟开得后残”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花儿盛开后又凋零的情景。这里的“皣皣”形容花儿开花迟缓,迟迟不开放;“迟”则表示这些花儿在春天中开放的速度较慢,甚至到后来才凋零。这样的描绘,既展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又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并世不知桃李闹”一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他并不了解同代人都在忙于追逐功名利禄,而他却选择隐居深居简出。这种对比,既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诗人在这里用“桃李”来比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而用“并世不知”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深居犹畏雪霜寒”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环境的畏惧。这里的“深居”可能是指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而“畏”则是诗人对于寒冷天气的恐惧和担忧。诗人用“犹畏”来强调他对寒冷天气的警惕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安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荒荒”、“皣皣”、“迟开得后残”、“并世不知桃李闹”、“深居犹畏雪霜寒”等,这些词语都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意境。例如,他用“钟南山”和“并世不知桃李闹”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更加明显。此外,诗中的“琴高变化愁将去”,“神女迁延愿久看”等意象,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