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发丝丝随叶落,客怀漠漠借船眠。
镜中原著通明我,多事看成彻两边。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以重阳登高饮酒,故有“重九”之称。此诗写于重九之日,即九月九日。泛舟秦淮,指在秦淮河上泛舟。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古老河流。

病发丝丝随叶落,客怀漠漠借船眠。

诗人身染微恙,身体不适,因而乘船游秦淮,并倚窗凝思:秋风吹动树叶纷纷落下,我病体虚弱,不能登山远游;只好躺在船上,任凭船儿随波漂流。

镜中原著通明我,多事看成彻两边。

诗人想,自己就像那照得十分明亮的镜子中的映像一样。然而他感到,这个映象并不完整,因为左右两侧都有东西将它遮蔽,使他无法看清真相。诗人用镜中影来比喻自己的形象,意谓由于客观事物的干扰和主观成见的影响而看不清真相。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首句点明时令、地点,说明诗人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泛舟秦淮江上赏月。次句描写自己因身染微疾,不能登高远游,只能躺在船上,任凭船儿随波逐流。末两句用“镜中影”、“两可”等比喻手法,抒发了对事物真相难以认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重九”一词,本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日。据史籍记载,汉代以后,人们于九月九日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或登高山饮菊酒,或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后来重阳日登高饮酒,赏菊赋诗的习俗逐渐形成。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重九”之俗由来已久。

“泛舟”,泛指游水。秦淮河是南京的著名风景区之一,古色古香的水道两岸,绿柳成荫,风景宜人。

“病发丝丝随叶落”,意思是诗人因患疾病而身体虚弱无力,只得躺在床上,任凭船儿随波漂荡。“丝丝”,细条条。“病发”,生病的意思。《诗经·小雅·四月》:“杨柳其枝,始生厉矣。女子君子,无弃尔烈。”毛传:“厉,病也。”这里以柳条之细长喻指诗人之病势缠绵难愈。“叶落”,秋天叶子凋落。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风瑟瑟、落叶纷飞的景象。诗人因病卧床,无法出门赏景,只能透过窗户观望外面的景色,感受着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凄凉氛围。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孤独、寂寞、无助、无奈。

“客怀漠漠借船眠”,意思是诗人身患重病,无力攀登高山远游,只得躺在船上休息。“客怀”,客人的情怀,指诗人自己的心情。“漠漠”,空旷无边的样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诗人躺在船上休息的场景。诗人因病卧床休息,无法攀登高山远游,只能在船上静静地躺着,任凭船只随波逐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感受和思考。

“镜中原著通明我,多事看成彻两边。”意思是诗人认为镜子中反射出的影子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原”,本来的意思。“通明”,明亮的意思。“多事”,麻烦的意思。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坐在船上观察镜子中的影子的场景。诗人认为镜子中反射出的影子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干扰和主观成见的影响而扭曲了事物的真实面貌。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赏月、泛舟秦淮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矛盾的世界。这种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