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阻兵革,胡为还远行。
游梁愧凭轼,过宋忆班荆。
霜鬓增枚叔,风怀减马卿。
似闻海氛息,捩舵且遄征。

【注释】

道经彭城有感二首:途经彭城,感慨万千而写下的诗。

阻兵革:指兵荒马乱。兵革,兵器和战具。

胡为:为什么?

还远行:归乡。

游梁愧凭轼:在梁州游赏时,惭愧自己不能乘着车子。梁州,今陕西省南部一带。苏轼贬谪惠州时曾到过梁州。凭轼,靠着车前横木上坐着。

过宋忆班荆:路过宋朝(北宋)时,想到与王安石、司马光等同坐一条板凳议事的情景,怀念他们。班荆,坐在一张草席上谈心,形容亲密无间。

霜鬓增枚叔:杜甫晚年头发花白,所以这里以之比喻自己的白发。枚叔,即枚皋,字叔,是西汉文学家。

风怀减马卿:马援字文渊,东汉初年的名将,所以这里用其人比之。马卿,即司马相如,汉武帝时著名的辞赋家。

似闻海氛息:听说海上的敌氛平息了。

捩舵且遄征:赶快调转船头,急速地回朝。

【赏析】

这两首诗,是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被贬谪黄州后,在彭城县途中所作。当时作者因反对变法而遭贬谪,心情十分郁闷,故作此诗。

《题西林壁》一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了本诗第一句“江上阻兵革,胡为还远行?”这里的“阻兵革”,就是苏轼所说的“身在此山中”。由于身居高位,对朝政多有不满,因而遭到奸臣陷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作者只好远离家乡,远行他方。

“游梁愧凭轼,过宋念班荆。”诗人在梁州游览时,很惭愧不能像当年在蜀郡一样“借问梁州令,今日望乡台”,于是想起在北宋开封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一起共商国事、讨论政治的往事。

“霜鬓增枚叔,风怀减马卿。”杜甫晚年头发花白,故以之比喻自己的白发;马援字文渊,东汉初年的名将,故用其人比之。诗人在这里抒发的是年迈体衰的悲愤之情。

“似闻海氛息,捩舵且遄征。”意思是说:“听说海上的敌人已经投降,我们应当立即调转船头,急速地回京。”这是说,朝廷虽然赦免了自己的罪状,但朝廷内部仍然有小人得志,因此自己必须警惕自守,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力。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朝廷小人的警惕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