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门旧游地,重过转凄然。
绿树非前度,青山似往年。
宾僚感今昔,客旅怕株连。
慎勿探东阁,荒凉蔓草边。

【注释】

道经彭城:经过徐州。彭城,古县名,汉置,三国魏改为临涣县,晋改属谯郡,南朝宋时又复为彭城县。唐属徐州彭城郡。今属江苏省徐州市。有感二首:指诗人在徐州的感慨之作。

重(chóng)过:第二次经过。

凄然:悲伤凄凉的样子。

绿树非前度:绿树不是过去看到的景色了。

青山似往年:青山依旧,但是人事全非,像往年一样。

宾僚:同僚和僚属。

客旅:旅行在外的人。

株连:牵连。

东阁:指官署。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是李白晚年流寓江南、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的反映。

首联写重游故地。“旧游地”,即诗人第一次游览彭城的地点,这次重游,不禁触发往事,触景生情,悲从中来。“转凄然”三字,概括地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从时间方面说“重过”;从感受方面说,既看到景物依然,但人事已变,物是人非,不胜今昔之感;从内容方面说,则诗人对往昔与现状的反差而感到哀伤,心情是凄然的。“转”、“凄然”二字,将诗人的复杂感情凝聚在两个短短的动词上,使读者不难体味到他的伤感情怀。这一句中,“彭门”是地点,“旧游地”说明这是作者曾经多次游览过的地方,也是他十分熟悉的,所以说“重过”。诗人之所以会“转凄然”,是因为在经过这里的时候,他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景象——那些树木不再是从前的绿,而是显得苍老枯黄,山峦也失去了往日的青翠,变得萧瑟荒凉;同时,诗人还意识到,自己如今已经是年迈体衰的老人,而昔日那些年轻力壮的同伴们,有的已经离世,有的正在遭受牢狱之灾。这一切的变化,都给诗人带来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因此,他不禁要问:“绿树非前度,青山似往年”,这两句话既写出了景物的不同,也反映出了诗人心中的变化,表现出他对往昔与现实的反差所产生的哀伤之情。

颔联写物是人非。“绿树非前度”,指的是那片曾经生机盎然的树林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绿树了,它们已经枯萎、凋零。这里的“非前度”并非指树林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比喻说它已经不再是从前那片美丽的树林了。而“青山似往年”则是指那片青山依然存在,但是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似往年”并不是说这片青山只是看起来和以前一样而已,而是说它已经不复存在了。这里的“似往年”可以理解为“好像往年一样”,也可以理解为“就像往年一样”,总之都是强调了眼前所见景物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景物与人物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写感叹时光易逝、世事难料。“宾僚”,指同僚和僚属。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些同僚和僚属们现在都已经不在人世或遭受牢狱之灾了,他们的命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作为他们的上级领导,诗人却不得不时刻提防着这些人可能给他带来的麻烦。这种忧虑和担忧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的深刻体验。

尾联写谨慎从事。“慎勿探东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随便地去探索东阁。“探”,这里指的是随意地进入东阁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风险的警惕和防范意识。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安感。最后一句“荒蔓草边”,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主题,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政治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他个人命运的艰难处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徐州的感慨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