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斑初试麝才薰,尽日垂帘看篆文。
掠地清风吹不散,告天心事密难闻。
搏山垆暖春如海,沈水烟浓晓结云。
何处可容参一瓣,笔床砚匣总氤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诗如下:

焚香
鹧斑初试麝才薰,尽日垂帘看篆文。
掠地清风吹不散,告天心事密难闻。
搏山垆暖春如海,沈水烟浓晓结云。
何处可容参一瓣,笔床砚匣总氤氲。

注释:

  1. 鹧斑:一种花,又名“鹧鸪斑”。
  2. 麝才薰:麝香刚刚被点燃。
  3. 篆文:指刻有各种文字符号的铜钱,这里可能是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
  4. 掠地清风:形容香气随风飘散,如同轻风掠过地面。
  5. 告天心事:向神灵倾诉自己的心事。
  6. 搏山垆:指用石头制成的炉子,可能是烧香的地方之一。
  7. 沈水烟浓:形容烟雾浓厚,像水一样深沉。
  8. 参一瓣:指在佛前许下心愿或祈求。
  9. 笔床砚匣:指的是书写用的文房四宝,即笔、床(砚台)、砚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香炉中香料燃烧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宗教仪式的虔诚态度以及内心的感受。诗句中的“鹧斑初试麝才薰”,不仅写出了香火的熏染之态,还透露出诗人对佛教仪式的重视。而“掠地清风吹不散,告天心事密难闻”则表达了香火的香气能够随风远播,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烦恼和愿望难以言表,只能借助香火来传达。

诗中的“搏山垆暖春如海,沈水烟浓晓结云”,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香炉中的火焰和烟雾,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宁静和超脱。最后两句“何处可容参一瓣?笔床砚匣总氤氲”,则是诗人在祈祷的同时,也不忘身边的文房四宝,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宗教仪式的描述,又有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