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诸陵草木空,一抔犹得瘗蒿蓬。
荒丘白骨魂休怨,去国青衣恨未穷。
泪尽铜仙非汉阙,歌残《玉树》恺陈宫。
夜乌啼歇秋虫死,剩有铃声咽晓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积累,包括文学常识、名句名篇、重要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等。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
“响铃坟”是诗人自指,“响铃”即铜钟,“坟”是陵墓。“南渡诸陵草木空”,首联交代自己身处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南渡诸陵草木空,一抔犹得瘗蒿蓬。”南渡以来,宋室南迁,故都金陵被元军攻破,许多皇族、贵族、文臣、武将纷纷南逃,有的随帝西行,有的投靠南方的抗元力量。而像陆秀夫那样誓死护帝的忠烈之臣却成了千古绝唱。诗人对那些南渡后苟且偷生的大臣们深表不满,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这一句既写景又抒情。
颔联“荒丘白骨魂休怨,去国青衣恨未穷”。“荒丘”指宋朝灭亡后的荒凉墓地,“青冢”代指宋末抗元义士赵孟頫。“去国青衣”指那些被迫离国的宋朝大臣。诗人用“荒丘”、“青冢”比喻他们殉国后的坟墓,表明他们对南宋的忠心耿耿。“恨未穷”“怨不休”说明诗人对投降派的愤慨。这一句既是写实,又是借古讽今。
颈联“泪尽铜仙非汉阙,歌残《玉树》恺陈宫。”“泪尽铜仙”指元兵攻占临安后,南宋皇帝被俘。“《玉树》”指《广陵散》,这是一部失传已久的古代乐曲。“恺陈宫”指宋亡后,元朝的宫廷音乐家将《广陵散》演奏出来,使乐工们为之感动落泪。这一句是写元朝统治者对宋室皇室的侮辱。尾联“夜乌啼歇秋虫死,剩有铃声咽晓风。”写到了诗人的心境。夜乌啼鸣,秋天的蟋蟀已经死去,只有那半夜的钟声仍在秋风中呜咽回荡。尾联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以及对时局的忧思。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朝灭亡不久写的。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听到钟声的情景,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思。
首联“南渡诸陵草木空,一抔犹得瘗蒿蓬”,交代诗人身处临安。
颔联“荒丘白骨魂休怨,去国青衣恨未穷”,写元朝统治者对宋朝皇室的侮辱。
颈联“泪尽铜仙非汉阙,歌残《玉树》恺陈宫”,“夜乌啼歇秋虫死,剩有铃声咽晓风”,以乐衬哀,写出了诗人的悲凉心情。
尾联“夜乌啼歇秋虫死,剩有铃声咽晓风”,点明了诗人听到钟声时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