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水响潺潺,当日腥风战血殷。
大地尽抛金锁甲,长星乱落玉门关。
居延蔓草萦枯骨,太液芙蓉失旧颜。
成败百年流电疾,苍梧遗恨不堪攀。
【注释】
黄河流水:黄河。潺潺:水流的轻细声音。
腥风战血:战争的血腥气息。殷:浓烈,浓重。
金锁甲:铠甲。长星:流星。
枯骨:指战死的将士的遗骨。太液:即西苑,汉时宫庭内池名,在今北京景山前。芙蓉:荷花,这里借指莲花,是西苑中的名花,故址在今北京北海公园中。
成败百年流电疾:历史变迁像流星一样迅速。苍梧:古郡名,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
【赏析】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王朝正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而朝廷内部则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致使国势日衰,民不聊生,诗人对此忧心忡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首联“感昔”二字点题,诗人感慨万千地回忆起往昔的战争岁月,用黄河的流水声来比喻当时的战火连天、烽烟四起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颔联“大地尽抛金锁甲”,则是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金锁甲,是指战场上的兵器,这里用来象征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的深深同情。颈联“长星乱落玉门关”,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长星,指的是流星。乱落玉门关,形容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景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的强烈谴责。尾联“居延蔓草萦枯骨,太液芙蓉失旧颜”,则将目光转向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居延蔓草萦枯骨,指的是战争结束后,曾经繁华的城市变得荒凉破败,战死者的遗骨被蔓草缠绕,无处安放。太液芙蓉失旧颜,指的是皇宫内的池塘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美丽,曾经的美景不复存在。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深深忧虑,表达了他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愤慨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