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怀迟暮复何求,人世沧桑七十秋。
闻道诸孙尽林立,拟将祝寿点牙筹。
【解析】
“为冀老嘱题”意为为老友嘱咐题诗,冀老指作者的好友;“壮怀迟暮复何求”,壮怀,豪情壮志;迟暮,年老。意思是人到暮年,豪情不再,还有什么追求和欲望呢。
【答案】
译文:人到暮年,豪情不再,还有什么追求和欲望呢。
赏析:诗人以“迟暮”自比,表达了对人生、世事沧桑变幻的慨叹和无奈。此诗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情感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雄悲愤的风格特征。
壮怀迟暮复何求,人世沧桑七十秋。
闻道诸孙尽林立,拟将祝寿点牙筹。
【解析】
“为冀老嘱题”意为为老友嘱咐题诗,冀老指作者的好友;“壮怀迟暮复何求”,壮怀,豪情壮志;迟暮,年老。意思是人到暮年,豪情不再,还有什么追求和欲望呢。
【答案】
译文:人到暮年,豪情不再,还有什么追求和欲望呢。
赏析:诗人以“迟暮”自比,表达了对人生、世事沧桑变幻的慨叹和无奈。此诗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情感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雄悲愤的风格特征。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寿寺” - 注释:万寿寺,通常指的是一个以供奉或纪念长寿、健康等吉祥意义为主题的佛教寺庙。 - 赏析:此句可能是对万寿寺的直接描述,表达了对该地宗教或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兰若附京邑” - 注释:兰若,意为佛塔或僧舍;附,依附;京邑,指京城或首都,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万寿寺与京城紧密相关联,可能强调了其作为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的地位。 3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注释:为冀老嘱题,为某人写诗作画。益寿何须参与苓,养生之道无需追求灵芝。年来已自鬓星星,岁月流逝我已见白发渐生。养生非欲辞甘苦,追求养生并非要远离苦乐。世味酸咸我已经,世间的酸甜苦辣我都经历了。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深感慨。他认为养生之道无需追求灵芝,而是要远离苦乐;他经历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因此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为冀老嘱题 —— 为冀(冀州,即今河南省滑县)老嘱咐我写这首诗。 当年度木到深山 —— 当年我砍伐的木材已经运到了深深的大山之中。 亦识名材遇合艰 —— 我知道好的木材遇到合适的人很难。 今幸一枝栖处稳 —— 现在幸运的是这根木头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地方。 不劳千里费跻攀 —— 我不用花费很多力气去攀爬才能到达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木材运输和木材利用的诗歌
注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消除了浮躁的心情,几乎在炎热中度过了宁静的岁月。 清风似乎有故人之意,时常吹拂着我,让我感到安乐和舒适。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清风的亲近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老去消除躁气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变得更加宁静、平和的过程。而“清风颇有故人意,爱我时来安乐窝”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清风的喜爱之情
【注释】 河南道:指河南路,是唐玄宗时设置的行政区划,辖今山西省、陕西省东部。北条陵麓:指洛阳以北的北条山(北邙山),又称北陵、北邙。发云中:从云中发迹,即发迹于洛阳。云中郡,治所在阴山下之单于台城。与我家山支派同:指北条氏家族和我的祖先同出一源。我家山:指北条氏家族的发源地在山西。一路随车作迎送,临河凝望已回东:一路上跟随车辆来来回回,到了河边却只能凝神远望,无法回头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意思理解。“未必行军气不扬,姜妃走马定岐梁”意思是:出征时,未必行军的气势就不高扬,姜妃骑马去安定岐梁(今陕西宝鸡市)。“情深别有兴亡感,千载明皇与太王”意思是:在分别的时候,深深感到国家兴亡之感,千百年来,唐玄宗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明君。 【答案】 马嵬坡 未必行军气不扬,姜妃走马定岐梁。 情深别有兴亡感,千载明皇与太王
注释: ①敬谒房师晓亭夫子:向房师晓亭夫子致敬问候。房师,官名,指房玄龄(638-697)。晓亭,即张晓亭,字子华,唐初大臣。②叩见太师母太夫人及二世兄三世兄:向太师母、太夫人和二世兄、三世兄致敬问候。太师,即李勣(592-661),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武则天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③退而志喜:退而庆幸、喜悦。④春深燕寝昼凝香:春天已深,我卧在幽深的卧室里,整天嗅着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