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无停息,乘除改岁年。
东风先入律,星纪又周天。
爆竹宣阳气,椒花启寿筵。
北堂春正永,槐荫满庭前。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作于唐代大历(766-771)年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新岁的祈愿之意。下面是逐句的解释与译文。
第一句:
“造化无停息,乘除改岁年。”
注释:“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规律。“无停息”表示这些自然的规律是永不停歇的。“乘除”在这里指岁月的流逝,即年岁的增长或减少。“改岁年”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译文:“自然的变化和规律永不停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也随之改变。”
第二句:
“东风先入律,星纪又周天。”
注释:“律”,指音律,这里特指四季的节气。“星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属于古代天文术语,代表季节的变换。“周天”表示环绕天一周。
译文:“春风早早地吹拂大地,带来了新的节气。”
第三句:
“爆竹宣阳气,椒花启寿筵。”
注释:“宣阳气”指的是驱散阴冷之气,迎接温暖的春天。“椒花”是一种植物,其花开香气四溢,常用来象征长寿。“启寿筵”意为开启庆祝长寿的宴会。
译文:“放鞭炮来驱散阴冷,开启庆祝长寿的宴席。”
第四句:
“北堂春正永,槐荫满庭前。”
注释:“北堂”通常是指家中的主房,这里指家中的女主人居住的地方。“春正永”表示春天的时间非常长。“槐荫”指槐树的阴影,常被用来比喻家庭温馨和睦的氛围。“满庭前”表示庭院中充满了槐树的阴影。
译文:“家中的女主人居住的地方春意盎然,庭院里布满了槐树的阴凉。”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新年氛围的营造,表达了诗人对新岁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东风”、“星纪”、“爆竹”、“椒花”等意象都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