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月疏桐夕,长空一雁鸣。
忽将秋塞意,写入暮钟声。
碧树凋佳色,红楼梦远征。
居人闲亦叹,况是客中情。

诗句释义

  1. “澹月疏桐夕,长空一雁鸣。”
  • “澹月”指的是月亮清朗、宁静。
  • “疏桐”指稀疏的梧桐树。
  • “夕”表示傍晚时分。
  • “长空一雁鸣”中的“长空”形容广阔的天空。
  • “一雁鸣”描绘了一只大雁在高空中发出声音的情景。
  • 整体上,这句诗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稀疏的梧桐树旁,一只大雁在高空中鸣叫的情景。
  1. “忽将秋塞意,写入暮钟声。”
  • “秋塞”指秋天的边塞,这里借指秋天的景色和感受。
  • “暮钟声”指傍晚时分寺庙里的钟声。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情感,即突然感受到了秋天边塞的那种意境,这种感觉通过傍晚时寺庙里的钟声传达出来。
  1. “碧树凋佳色,红楼梦远征。”
  • “碧树”指的是绿色的树木。
  • “凋佳色”意味着美丽的景色逐渐消失或不再。
  • “红楼梦远征”可能是指《红楼梦》中的情节或者主题正在被讨论或思考。
  • 这句诗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的景色正在逐渐消逝,而《红楼梦》中的情节或主题则被不断地讨论和思考。
  1. “居人闲亦叹,况是客中情。”
  • “居人”指的是住在这里的居民。
  • “闲亦叹”意味着即使是闲暇的时候也感到叹息。
  • “况是客中情”中的“客中情”指的是作为客人的感慨或心情。
  • 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居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轻松愉快,但作为客人的我也有自己的心情和感慨。

译文

夜幕降临,明月洒在稀疏的梧桐树上,一只大雁在高空中鸣叫。它突然让我感受到了秋天边塞的那种意境,这种情感被黄昏时分的钟声传递出去。绿色树木的美丽景色逐渐消失,而《红楼梦》中的情节或主题正在被不断地讨论和思考。尽管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轻松愉快,作为客人的我却也有自己的感慨或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相结合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夜晚月下大雁的描绘,引入了秋天和边塞的概念。接着,通过描述黄昏时刻的钟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最后,诗人通过对绿树和《红楼梦》的提及,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逐渐消逝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