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郑十八司户昭义台五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因树亭观唐明皇磨崖碑 注释:在一棵树旁搭建了一个亭子,用来观赏唐朝明皇时期的磨崖石碑。 2. 明皇昔日侈东封,千乘万骑纷云从。 注释:唐太宗时期,皇帝驾临泰山封禅,成千上万的车马随从着,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3. 超然意象小秦汉,七十二代思兼容。 注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超越了汉朝和秦朝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在白沟河边吊唁三忠祠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 - “白沟河上”指的是作者所在地或者所在的河流。 - “夕阳时”表示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 - “下马荒原”意味着作者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停下脚步。 - “吊古祠”表示作者在那里缅怀过去的古祠。 2. 北渡中宵悲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 -
【注释】 因树亭:在树下的亭子。唐明皇:唐玄宗。磨崖碑:刻在山石上的文字,用刀在石头上刻出字后磨平边缘形成。开天已远:指开元末年(唐玄宗开元年间)。代几易:指几代人过去了。犹留宝刻珍书丛:指山上有摩崖碑等珍贵的文物。三叹息:指反复地抚摸摩崖碑,多次叹气。人君莫漫夸丰功:君王不要随便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开元初年,诗人曾游历蜀中,登临观瞻了“古柏阴森”、
黑峪 盘盘鸟道上青云,峻坂危坡路不平。入险横穿豺虎窟,凌虚俯瞰鹗雕群。三关形胜凭高尽,二水波涛出塞闻。极目长城回望处,河边饮马汉家军。 译文: 黑峪的山路上,鸟儿飞翔,仿佛在青云中盘旋,然而山路峻峭,斜坡陡峭,道路崎岖不平。深入险境后,穿越了豺狼虎豹的巢穴;凌空俯瞰,可以见到成群的鹰和雕。三座关口地势险要,站在高处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二条大河的波浪翻滚,从边境传来。放眼望去,能看到长城蜿蜒延伸
注释: 鹧鸪塘:一个地名,位于湖南邵东县。 客情乡思总凄迷,睡起篷窗日欲西。 客人的情思和故乡的思念总是让人感到凄凉迷茫,一觉醒来看到窗外太阳快要落山了。 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突然听到鹧鸪的叫声,原来是在鹧鸪塘那边传来的,鹧鸪在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客居他乡的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鹧鸪塘外鹧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首句“客情乡思总凄迷”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景的七言绝句。 惊涛如雪溅长空,峭石崚嶒讶鬼工。 译文:海浪如雪般飞溅在高空中,陡峭的岩石峻拔而高耸,仿佛是鬼神创造的。 注释:惊涛:浪花。皑(āi)皑(白色):像雪的样子。 二十四矶帆侧过,不知身坐浪花中。 译文:二十四座矶头,船帆侧过,却不知道船儿是在浪花中航行。 注释:二十四矶:山名,多在长江口外。 赏析: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江口外的壮观景象
林疏翠霭重,山围闾井中。 辇道穿危磴,丛祠响午钟。 【注释】:1. 林疏翠霭重:形容山林茂密,青翠欲滴,雾气缭绕的景象。2. 山围闾井中:形容山势环绕村庄,如同围绕一个井口。3. 辇道:皇宫中的专用道路。4. 危磴:险峻的石阶。5. 丛祠:多座祠堂聚集的地方。6. 东天:东方的天空。7. 烟江: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烟雾弥漫。8. 千万峰:形容山峰众多,如繁星般点缀在江面上。 译文:山林茂盛
钤山环绕着青葱的山峦,袁江如同盘绕的蛇。 东西峡口两道洪流将县城围住,县城宛如一朵莲花。 此地何人最为知名,豪门世家数严家。 早年登第争名誉,追逐何李矜浮华。 归来筑室此山顶,图史枕胙旁人夸。 青词晚岁博金铉,万事纵横如抟沙。 文章不掩孔雀毒,膝下豺虎兼娄豭。 读书不识忠孝字,廿年辛苦何为耶? 立身一败愧乡里,至今齿冷千秋哗。 清江六月烧晚霞,长桥终古缘城斜。 熏天之势竟安在,徒令吊古兴咨嗟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掌握。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内容,概括形象,最后鉴赏语言。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提示进行作答。 【答案】 (1)北风卷地尘沙黄,杲杲塞日无晶光。山城荦确少行迹,猛虎昼出蹲南冈。 (2)双晴睒睒射惊电,耸尻竖尾如竿枪
【注释】君家:指你(我)的家。虺结虬蟠:形容藤花缠绕的样子。虺,蜿蜒曲折的样子。虬,曲而未直。势天矫:形容藤花的枝干弯曲向上,好像天一样高。千条:形容藤花的枝条多。络格:交错缠绕。影倒垂:形容枝叶茂盛,下垂。捎桅:形容风摇曳着藤花。东皇:指春天之神,这里指春神。破萼:指花开。漫嫌:不要嫌晚。主客:主人和客人。盘桓:徘徊,逗留。朗咏长吟:大声朗诵、吟咏。恣幽讨:任意地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