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已远代几易,犹留宝刻珍书丛。
摩挲掩卷三叹息,人君莫漫夸丰功。
【注释】
因树亭:在树下的亭子。唐明皇:唐玄宗。磨崖碑:刻在山石上的文字,用刀在石头上刻出字后磨平边缘形成。开天已远:指开元末年(唐玄宗开元年间)。代几易:指几代人过去了。犹留宝刻珍书丛:指山上有摩崖碑等珍贵的文物。三叹息:指反复地抚摸摩崖碑,多次叹气。人君莫漫夸丰功:君王不要随便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开元初年,诗人曾游历蜀中,登临观瞻了“古柏阴森”、 “高标秀出”的磨崖碑,并写了《蜀道难》等诗。此诗就是写于游览蜀中时,对历史兴亡之感而作。
首联点题。开头说,开天之际,已是开元末年;几代帝王更迭,但摩崖碑还在。“已远”和“犹留”两个词语,一前一后,一正一反,构成强烈的对照。“已远”说明时间之长,也说明历史的变迁之大;“犹留”则突出了摩崖碑的价值之大。
颔联承首联而来,写诗人登上山顶,观赏摩崖碑,又有所感。摩崖碑上的字迹,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仍然清晰可辨。诗人反复摩挲摩崖碑,掩卷再三,感叹不已。“摩挲”是用手抚摸的意思。“掩卷”是合起书本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观赏摩崖碑时的心情,既有惊喜,也有感慨。诗人看到摩崖碑上的文字,仿佛看到了当年唐明皇的丰功伟绩,不由得为之感叹。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或自满,而是告诫君王不要随便炫耀自己的功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和对君王品德的高洁要求。
尾联点明主题。诗人在欣赏完摩崖碑后,发出了感慨。他认为,历史已经过去很久了,几代帝王都换了,但那些珍贵的文物仍然存在。然而,这些文物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繁荣与昌盛,只有那些真正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诗人告诫君王不要随便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应该更加谦虚谨慎,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和对君王品德的高洁要求。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博学多才和高远志向,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