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秋宵常剪烛,春雨共持螯。
谁信沮渠逊,茫茫大海涛。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文章才华犹如《离骚》之美。

  • 注释:金玉:形容人品高尚如黄金和美玉。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老师的高洁品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中,“金玉”喻指人品,“雅骚”则代指文学才华。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理解。

  • 诗句:秋宵常剪烛,春雨共持螯。

  • 译文:秋天夜晚常常点蜡烛,春天雨夜共同品尝蟹螯。

  • 注释:剪烛:点上蜡烛照明;螯:螃蟹的钳子。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老师在特定场合下的交流情景,展现了师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浓厚情感。秋天夜晚点蜡烛,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春天雨夜共吃蟹螯,则体现了彼此间的融洽与欢乐。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诗句:谁信沮渠逊,茫茫大海涛。

  • 译文:谁能相信沮渠逊这样的人啊,他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波涛一样汹涌澎湃。

  • 注释:沮渠逊:人名,此处指代某个特定的人物。

  • 赏析: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质疑。这里的“谁信沮渠逊”指的是人们难以相信某个人的品行或能力;而“茫茫大海涛”则比喻那个人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样难以捉摸、不可预测。整个诗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批判与讽刺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老师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品德、才华的赞美,展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同时,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老师人格的尊重,也有对师生情谊的珍视,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