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宽,原名邢宥,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16,卒于公元1481
明广东文昌人,字克宽,号湄丘道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御史,出巡福建,平反被诬为盗之平民。
天顺中为台州知府,成化中改知苏州,有治绩。
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十府,开丹阳河,筑奔牛闸。
寻兼理两浙盐政,罢黜不称职之属吏多人。
后引疾归。
生卒年:1416-1481
克宽,原名邢宥,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16,卒于公元1481
明广东文昌人,字克宽,号湄丘道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御史,出巡福建,平反被诬为盗之平民。
天顺中为台州知府,成化中改知苏州,有治绩。
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十府,开丹阳河,筑奔牛闸。
寻兼理两浙盐政,罢黜不称职之属吏多人。
后引疾归。
生卒年:1416-1481
【注释】 海南村老:指海南地区的乡村老人。家能识字里能文:家里的人都能读书写字。书大意破《论》《孟》:读的书大多都是《论语》《孟子》之类的经典著作。 险夷巧拙知区分:对事物的风险和机遇有着敏锐的分辨能力。得钱只欲买书读:只要能有钱买书就可以满足。不置田庐遗子孙:不给自己留下什么财产,留给子孙。祝融司天霜不杀:祝融是主管天气的神,掌管天气的风雨,因此不会让霜雪来伤害人。四时雨露皆春温
安乐乡长寿歌 人皆愿长寿,得之能几何。七十古来已稀有,今人八十尤无多。 注释:人们都希望长寿,能够活多久呢?自古以来,70岁就已经很少见,现在的人80岁就更少见了。 吾家老舅太叔裔,天锡偏隆家庆萃。鹤算今年八十跻,发鬓苍然颜似醉。 注释:我家的老舅太叔是家族中唯一长寿的人,上天赐予了他特别的长寿福气。他今年已经80岁了,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脸庞红润,看起来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日落春山社散时
安乐乡长寿歌 人生追求,岁月静好 1. 诗篇原文 乌纱白发旧弱冠,云鹤相邀清且焕。自将名利等浮云,物外逍遥何羁绊。 流水高山无常住,老翁胸中千古趣。不资金鼎炼神丹,静养清修安分素。 此心无欲更无营,六脉清和百窍清。气血流通神秀发,性无戕贼自延龄。 世人谋寿痴堪叹,念佛吃斋勤赛祷。不知作事要平心,却罔此心从左道。 罔而得寿是为幸,潦倒龙钟奚足敬。谁似我翁益老益高强,寿保太和真可庆。 2. 译文注释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和友人韵” - 这句表明了诗作是应一位友人的邀请而作,表达了一种友好的交流。 注释: “和”,回应或响应。“友人”,指的是诗中提及的那位与作者有某种联系的人(可能是朋友、同事等)。 2. “作吏平江已六秋” - 诗人在平江担任官职已经整整六年。 注释: “作吏”,即做官。“平江”,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一个地名,这里指代诗人任职的地点。“六秋”,表示时间长度
这首诗是寄给远方的家书,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首句“幽居新筑海山头”,描述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幽居”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清静的地方居住,而“新筑”则表明这个住所是最近才建造的。 第二句“树拥芳村翠欲流”,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美丽。这里的“树拥”形容树木茂盛,仿佛拥抱着整个村庄,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芳村”则是指充满花香的乡村,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家园
【注释】 十岁勉学:我十岁的时候开始努力学习。 希贤希圣又希天:希望成为有德的贤人,又希望成为神圣的人,又希望成为超凡脱俗的人。 治国齐家此一肩:治理国家、管理家庭是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德业文章传世久:德行、学问和文章能够流传千古。 赏析: 这首七绝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渴望和决心,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目标。 “十岁勉学”四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主题,即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努力学习的过程
辛丑初度日 前生自是白头翁,再见苍龙岁舍同。 身世悠悠还是客,颠毛短短返成童。 两间俯仰期无愧,百事修为贵有终。 此去古稀年不远,桑榆晚景好收功。 注释: 1. 前生自是白头翁,再见苍龙岁舍同:指我前世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如今又见到了苍龙(喻指龙年),岁月轮回,仿佛回到了同一个年代。 2. 身世悠悠还是客,颠毛短短返成童:虽然我一生漂泊不定,但头发却变得短短的,仿佛回到了童年。 3.
【注释】 送:送别。邱仲深:指诗人的朋友。葫芦口:即葫芦岛,在今辽宁省兴城市西南,为渤海湾入海处。相送到葫芦:《古诗十九首》之“与君相望于西陌”可作此诗的注脚。君:对人的尊称。西出:指离开京城长安(今西安)。故人:友人。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心情。诗中用酒饯别,但说酒在葫芦不用沽,意谓一饮而尽,不须再买。这是诗人对朋友的一种深情厚谊。最后两句点明题旨,劝勉朋友不要急于离京
【注释】 寄:写给。南文德纯家:指作者的朋友南文德纯的家,南文德纯是作者的好友,名不详,字德纯。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田园生活乐趣的闲适诗。 “山外平湖水接天,渔竿放下又耕田。”这两句写诗人来到好友家后,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山外有平湖,湖水与天空相连,远处还有农夫在耕田。 “相过暇日多贤达,诗酒优游忘岁年。”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好友相聚时,他们一边饮酒作诗,一边欣赏田园风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注释】银花:指烟花。于今又作银花涌:指在如今社会,人们又兴起了新的时尚。礼义何时得转头:礼义什么时候才能扭转局面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当今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感叹。他以风俗之流为喻,指出当前社会风气的堕落;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礼义之失的担忧,并希望社会能扭转这一不良现象。此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
卞同是明朝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卞同,字子开,号云林,生于明代陕西汉阴。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成长过程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景泰年间,卞同担任东安县知事,其任职期间清廉自守,不随波逐流,深受百姓爱戴。 卞同在任内兴文教,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存有诗作《倪云林画》和《题燕龙图楚江秋晓卷》等
唐代诗人苏源明,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附近)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明快,语言质朴自然,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生活。 苏源明天宝年间登进士第,之后曾担任太子谕德、东平太守等职务。在安史之乱中,他托病不受伪职,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的生平虽然不详,但据记载,他在长安饿死,有诗哭之,这显示了他与时代动荡中的个人命运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