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鸽峰前墓草黄,眼中不是旧春光。
百年乔木柯条改,半亩空园栋宇荒。
并世悠悠孰功罪,沉忧悄悄到沧桑。
一身结束关朝运,北望崇陵事可伤。

止翁是南宋诗人,字元功。常熟师墓即常熟师子山的祖墓,为宋理宗赵昀(理宗)和明理宗朱祁钰(景帝)父子的墓地,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郊。

这首诗写于止翁逝世后的第二年,即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当时止翁已去世五年,其墓前已是“鹁鸽峰前墓草黄”,春意盎然。然而,止翁生前对朝廷一片忠心耿耿,却落得个被贬谪的结局,死后无人问津,坟头草长,令人痛心。作者怀着悲痛之心,来到常熟师墓前凭吊。

首联“鹁鸽峰前墓草黄,眼中不是旧春光”二句,写墓地荒凉之状。“鹁鸽峰”指常熟县西南的一座小山。“墓草黄”表明时当暮春时节。这句说,站在鹁鸽峰前看墓地上长满了青草,而心中所见到的却已非昔日春光。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以下各联都是围绕这个总纲来写的。

颔联“百年乔木柯条改,半亩空园栋宇荒。”写墓地的荒凉。这里用典,乔木是指高大的乔木。乔木柯条,泛指乔木的枝叶。栋宇指房屋、房舍。两句说,那棵百年古树的枝干已经改变,半亩大小的空地也没有人家了。

颈联“并世悠悠孰功罪,沉忧悄悄到沧桑。”写对世事的感慨。“并世”指同时代的人为一辈。“悠悠”指遥远、渺茫。两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同代人谁有功谁有罪?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忧愁,悄悄地到了沧桑。这里用典,《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沧桑”指世事的变化。这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同代人谁有功谁有罪呢?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忧愁,悄悄地到了世事的变化。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感叹。

尾联“一身结束关朝运,北望崇陵事可伤。”写作者的感伤。“一身结束”指一个人的生命完结。“关朝运”指执掌国家大权。“北望”指北方。“崇陵”指南宋帝王的陵墓。“事可伤”指因国亡家破而产生的哀伤。这两句说,我一生结束了,但国家的命运却掌握在别人手中,想到北方的帝王陵墓,我不禁感到悲伤。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作者的愤慨之情的集中体现。

这首七律写得深沉含蓄,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全诗通过描写墓前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亡国之君的悲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