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
乱余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鞋寒踏九州霜。
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描绘白耷山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乱世中英雄人物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

  • 注释:人们认为狂生本来就狂,但像漆身吞炭这样的行为并不常见。
  • 赏析:诗人用“人谓狂生本不狂”来反问,表达出他认为那些自称狂生的人其实并不真的狂,而是另有所指。接着提到“漆身吞炭事何常”,指出这种极端的行为并不是常态,而是在特定的环境或心境下才会出现,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二句:乱余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

  • 注释:国家动乱之后,许多逃亡者在寻找避难的地方,而一旦赦免了这些亡命之徒,他们又感到羞愧于自己的故乡。
  • 赏析:这里的“乱余宾客”指的是国难期间四处逃难的人群,而“搜亡命”则是指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无奈处境。“赦后英雄耻故乡”则表现了被赦免后的亡命之徒内心的矛盾与羞愧,他们曾经为了生存而选择逃亡,但在得到赦免后却感到无地自容,这种心理落差让诗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第三句: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鞋寒踏九州霜。

  • 注释:宝剑长时间被尘土覆盖,显得暗淡无光;而穿着麻鞋的人在寒冷的冬天里踏遍九州大地,不畏严寒。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态度。剑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权力和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变得黯淡无光;而鞋子则代表了生活条件和个人经历,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精神的赞美。

最后一句“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身处困境,但却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不为贫穷而哭泣,只为失去亲人的战场而悲伤。这种超越物质困扰、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正是杜甫诗歌中所倡导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耷山人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不同面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