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路先须辨陌阡,眼中榛莽正钩连。
肯携芸蠹随书局,任放醯鸡覆瓮天。
出处心情三聘后,沧桑人物两朝前。
先生高卧贫何碍,流俗知音恐未然。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径路先须辨陌阡,眼中榛莽正钩连:此句意味着在探索或选择人生之路时,需要辨别和分辨各种可能的路径和环境。榛莽,指的是丛林或荆棘,比喻复杂多变的环境。钩连,指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整句话表达了在选择道路时,必须识别并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环境。
  • 肯携芸蠹随书局:芸蠹,即书虫,这里用来象征书籍。愿意带着书虫(即对书本的热爱或沉迷)跟随书局,意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书局,古代的一种图书管理机构,此处借指学术研究或学问的追求。整句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 任放醯鸡覆瓮天:这句话使用了典故“醯鸡”和“瓮天”,分别指代醯(醋)和瓮(盛酒或水的陶罐)。醯鸡指的是因为喜欢醋而忘记其他食物的味道,瓮天则形容视野有限。这两句共同表达出一种狭隘或片面的态度。
  • 出处心情三聘后,沧桑人物两朝前:出处心情,意指从某个地方或事件中汲取的情感和教训。三聘后,可能是指经过三次应聘或经历之后。沧桑人物,意指经历过世事变迁、历经沧桑的人。这两处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深刻感悟,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 先生高卧贫何碍,流俗知音恐未然:先生高卧,意指隐居生活的先生。流俗知音,意指理解并欣赏他的人。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和对其生活方式的理解。虽然先生隐居,生活贫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说明真正的理解来自内心的共鸣而非物质条件。

译文:
首先必须分辨道路,眼中的丛林正与周围钩连。
愿意带着书虫随书局,任由小鸡覆覆瓮天。
经历三聘后的心境,沧桑人物历经两朝之前。
先生高卧贫何妨,流俗知音恐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复杂心理和行为。首先,他需要辨识道路,面对眼前的森林和障碍,要能够区分并应对。接下来,他愿意携带书虫(代表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参与学术讨论。然而,他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局限,比如可能因为过于专注于某一领域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他的心境经历了从求仕到隐居的转变,这反映了他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思考和体验。最后,尽管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他找到理解他的朋友。这表明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来自于内心,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