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岳寒松表御书,新堂归到好悬车。
身名似此真无愧,进退何人绰有余。
报国文章传后起,立朝风骨想当初。
不因祖帐东门道,太息方烦比二疏。
【注释】:
岳岳:高大的样子。
御书:皇帝的书信。
新堂归到:回到新修的大堂中。
悬车:古代官位高者年老退休,以车为代步工具。
身名:个人名誉和地位。
何人:谁。
报国文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文章。
比二疏:比照汉初疏广、疏受兄弟辞官回家的事。疏广、疏受是西汉时期的两位著名大臣,他们曾先后担任丞相,因年老而请求退职。疏广对子孙说:“我年老了,想回故乡,你们可以替我办这件事。”疏受也对孙子说:“我年老了,想辞官回家,你们可以替我办理这件事。”疏家子孙遵从父祖遗命,都辞官归家了。后来,朝廷多次征召他们出山辅政,他们都推辞不受,最后终于得以善终。
【赏析】:
《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职,与同乡好友魏环极告别时所赠之歌行体诗。
首联点题,“寒松”句暗用典故。魏环极乃魏元忠之子,曾任太子少傅、尚书右丞。《旧唐书·魏玄同传》云:“环极,魏元忠之子也。累迁太子少保、尚书右丞,卒。”《新唐书.文苑传》载,“环极有清操”。诗以寒松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无愧于心,不为外物所移。“新堂”句承上启下。《晋书·王导传》:“(王)敦欲废帝自立,使导作诏,且曰:‘大江以南,卿殊护持;’”又《南史·范泰传》云:“(范)晔既见敦,谓左右曰:‘吾尝为相,今复见王大将军。如卿等意,当作何语?’”王维以“归来好悬车”喻魏环极辞官之事,言魏环极已将卸去权责,回归闲居生活。这两句是说魏环极虽然身居要职,但却不贪恋功名利禄,能够功成身退,不亦快哉!颈联紧承前句,进一步赞扬魏环极的高风亮节。“身名”两句是对魏环极的高度赞誉。“身名似此真无愧”,意思是说魏环极即使身居显要地位,也毫无愧色。“进退何人绰有余”,意思是说魏环极即使退隐山林,也能从容自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魏环极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尾联由魏环极引出自己的感怀。“报国文章传后起”,意谓魏环极虽已辞官归田,但其所著的文章仍能启迪后人,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立朝风骨想当初”,意谓魏环极在朝堂上所表现出的正直之风令人钦佩,他的风度气质犹在眼前。这两句既是对魏环极的赞颂,也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反思。“太息方烦比二疏”,意谓自己因未能建功立业而感到遗憾叹息,同时也想起了疏广、疏受辞官归田的故事。疏广、疏受辞官之后,朝廷曾多次征召他们出山辅政,但都被他们婉言谢绝。疏家子孙也遵循父祖遗命,都辞官归家了。后来,朝廷再次征召他们出山辅政,但他们仍然推辞不出,终于得以善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疏广、疏受辞官归田故事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感慨与遗憾。
全诗通过对魏环极的赞美以及对自己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