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以不材寿,王以在璞完。
君子贵俭德,荣禄胡可干。
涧松何郁郁,岩柏何盘盘。
岂不雪霜侵,而能保岁寒。
华靡众所趋,寂枯性所安。
厉此千秋节,俯仰天地宽。
【译文】
树木因为不是材,所以能长久;君王因为拥有宝,才能保全其位。
君子应该珍惜节俭的美德,荣耀和俸禄怎能贪图!
涧中的松树多么郁郁葱葱,山中的柏树多么高大挺拔。
难道不遭受风霜侵袭,却依然能够保持岁寒的本色。
华丽的事物是众人所追求,而枯槁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所安适。
努力保持这种千年不变的气节,抬头仰望天地宽阔无垠。
【注释】
木:树木。
不材:不成材。
王:指帝王。
在璞完:处在未经雕琢的完整状态。
俭德:节俭的品德。
华靡:华丽繁缛。
厉:勉励。
千秋节: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格美的崇尚之情。首联以“木”与“王”作比,说明只有具有坚韧品质的人(即“王”),才能经得起考验,获得成功。第二联写柏树,赞颂它的高洁品格。第三联借松柏比喻志士仁人,赞美他们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第四联写众花俗艳,自甘寂寞;柏树傲雪凌霜,更显其高洁不凡。最后两句赞扬柏树的高洁,激励人们效法。整首诗意境高远,气势宏大,语言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