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羊石端州门,以藤为鼓吾所闻。
君于三鼓曾见一,作诗气压千人军。
明臣灭贼根株绝,更挽妖藤宝刀𢧵。
团团冒以黄牛皮,罚令司更赎前孽。
二百年来乱夷狄,腾腾击鼓鼓欲裂。
大臣鞶带曾三锡,辱国丧师不可说。
坐令米贼轻国宪,南纪滔滔日流血。
即今鼙鼓中原息,西北萑苻未诛灭。
安得拔钉褫牛皮,老藤十丈复联结。
皇灵感物变顽性,飞渡黔山斩萌蘖。
归来作颂镌其功,藤皮坚滑刀如风。
岐阳之石蛮溪铜,以比尔鼓将毋同。
云台马武山林雄,中兴汉代声隆隆。
谁知顺逆妖祥异,湖海犹忧伏莽戎。
【注释】
苍梧、羊石:地名,位于今广东肇庆。端州:地名,位于今广东肇庆。藤鼓行:诗篇名。三章:即《藤鼓歌》的第三章。以藤为鼓:把藤制作成鼓。吾所闻:《诗经·大雅·卷阿》“我求兹以”句,意谓我所听到的。君于三鼓曾见一:你曾在黎明三更听到一次用藤制作的鼓声。作诗气压千人军:创作诗歌时威压千人的军队。明臣灭贼根株绝:指明朝的大臣消灭了盗贼的根源。宝刀𢧵:宝刀。罚令司更赎前孽:命令主管官员赎回以前的罪行。二百年:二百年的时间。乱夷狄:扰乱少数民族。腾腾击鼓鼓欲裂:鼓声隆隆,如鼓被敲裂一样。大臣鞶带曾三锡:指唐朝大臣王绍宗三次受到皇帝赐物。辱国丧师不可说:使国家受辱,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是不应该的。坐令米贼轻国宪:致使边境的叛乱分子藐视国家的法纪。南纪:南方边境地区。滔滔日流血:到处都在流血。鼙鼓中原息:中原停止打仗,这里指元朝平定内乱。西北萑苻未诛灭:西北地区的盗匪还没有完全肃清。拔钉褫牛皮:剥下牛皮,去掉钉子。老藤十丈复联结:老藤经过处理后重新连接起来。皇灵感物变顽性:皇帝感化了那些顽劣的人。飞渡黔山斩萌蘖:飞越贵州的山岭砍掉杂草。归来作颂镌其功:回来写颂文歌颂他们的成绩。藤皮坚滑刀如风:藤皮坚韧光滑,刀锋锋利。岐阳之石蛮溪铜,以比尔鼓将毋同:岐阳的石头和蛮溪的铜都是用来制作鼓的,而今天这种鼓和你们制作的鼓是一样的。云台马武山林雄:汉朝云台将军马武在山林中威震敌寇。中兴汉代声隆隆:振兴了汉朝,使声威震动四方。妖祥异:奇异不祥的事。湖海犹忧伏莽戎:湖海之间仍忧虑有强盗出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他对友人制作藤鼓的赞赏,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句“苍梧羊石端州门”,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端州城门前。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藤鼓的制作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震撼力。他感叹道:“君于三鼓曾见一,作诗气压千人军。”这里的“三鼓”指的是古代的时辰,而“千人军”则形容了诗歌所展现出的强大威力。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朋友制作藤鼓技艺的敬佩之情。
诗人又描述了明朝灭亡后,朝廷对叛乱势力的打压。他写道:“明臣灭贼根株绝,更挽妖藤宝刀𢧵。”这里的“妖藤”暗指了那些叛乱势力的邪恶本质,而“宝刀𢧵”则象征着正义的力量。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动荡也日益加剧。诗人感叹道:“二百年来乱夷狄,腾腾击鼓鼓欲裂。”这里的“二百年”指的是从明朝灭亡到清朝建立的历史长河,而“悠悠击鼓鼓欲裂”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忧虑和担忧。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马武的将军,他在山林中威震敌寇。诗人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云台马武山林雄,中兴汉代声隆隆。”这里的“云台”是东汉时期的地方官署,而“中兴汉代声隆隆”则是指汉朝的繁荣昌盛。诗人通过对这位英雄的赞扬,表达了他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信心。
历史的进程中充满了曲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无助和绝望。诗人感慨道:“湖海犹忧伏莽戎,安得拔钉褫牛皮。”这里的“湖海”指的是广大的民间土地,而“伏莽戎”则是指那些潜伏在民间的敌人。诗人表达了他对那些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他呼吁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抗那些邪恶势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向朋友们发出了邀请:“安得拔钉褫牛皮,老藤十丈复联结。”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他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制作的藤鼓技艺的赞赏,更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