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鲲一舸下迟迟,东望颓垣力已疲。
牵犬终羞过上蔡,河山今日属伊谁!

【注释】

七鲲:指七鲲鹏。一舸:指一叶小舟。迟迟:迟缓。颓垣:倒塌的墙。上蔡:古县名,在今河南汝南西。伊谁:是谁?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春,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时,应制赋《鹿耳门怀古》。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长安城东的鹿耳门外凭吊古战场的情景。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势衰危、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

首二句写诗人乘船来到长安城郊的鹿耳门前,只见残破的城墙已经颓败不堪,诗人心中不禁感到万分痛惜。“迟迟”二字既点出时间,也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惆怅。“牵犬终羞过上蔡”,这一句是说,诗人牵起狗来,却不敢再经过那曾经辉煌一时的上蔡城,因为如今那里只剩下一片荒芜和凄凉了。“力已疲”三字,更是写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无奈和悲哀。

三四两句写诗人来到洛阳后的情形。“牵犬终羞过上蔡”,“牵犬”即牵犬引路,这里比喻自己的处境。“过上蔡”即从昔日的繁华之地走过;“羞”字则说明诗人不愿提及往事,不愿面对现实。然而,他最终还是忍不住要提起往事:“河山今日属伊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的国家江山应该归何人所有呢?这里的“伊”指代诗人自己。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凋零,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心中的哀痛和失落感。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真挚。它通过描绘诗人在长安城外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现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