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双桂高百尺,势凌霄汉根盘石。露染鹅黄一片秋,枝头簇簇团香雪。
不随桃李斗春工,玉缀玲珑荫瑶席。花时供我日日吟,剥啄寻香有来客。
一从访道西江游,梦绕吴山怅暌隔。忽忽烟霞十六更,树影健在人非昔。
去秋赋归来,喜见旧标格。花繁料料金,叶展重重碧。
一樽浓醁酹花神,与尔周旋仍日夕。桂兮桂兮誓将相守不相离,老向山中甘遁迹。
老桂行
阶前双桂高百尺,势凌霄汉根盘石。露染鹅黄一片秋,枝头簇簇团香雪。
不随桃李斗春工,玉缀玲珑荫瑶席。花时供我日日吟,剥啄寻香有来客。
一从访道西江游,梦绕吴山怅暌隔。忽忽烟霞十六更,树影健在人非昔。
去秋赋归来,喜见旧标格。花繁料料金,叶展重重碧。
一樽浓醁酹花神,与尔周旋仍日夕。桂兮桂兮誓将相守不相离,老向山中甘遁迹。
注释:
- 双桂:即两棵桂花树,指月宫里的桂树。
- 凌霄汉:意谓直上云霄。
- 鹅黄:黄色的花朵,这里指桂花的颜色。
- 玉缀:像玉一样精致的装饰。
- 瑶席:美玉做的座位。
- 剥啄:叩门声。
- 吴山:今江苏无锡市境内的一座山名。
- 归:返回。
- 标格:风度和气质。
- 花神:指月宫里的桂树。
- 醪(láo):酒。
- 誓将:发誓要。
- 甘:愿。
赏析:
《老桂行》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月宫桂花树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首句“阶前双桂高百尺”,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月宫里桂花树的高耸入云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其威严和壮丽。接着,“势凌霄汉根盘石”,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桂花树的高大和稳固,仿佛它已经扎根于天地之间。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月宫桂花树的神奇魅力,又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桂花的色彩、形态和香气,进一步丰富了月宫桂花树的形象。“露染鹅黄一片秋”,“露”字暗示了桂花树在月光下沐浴着露珠,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鹅黄”一词则形容了桂花的颜色如同淡黄色的鹅毛,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枝头簇簇团香雪”则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上的花朵如同一团香雪一般洁白无瑕,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月宫桂花树更加栩栩如生,令人陶醉其中。
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续写道:“不随桃李斗春工”,“桃李”指的是其他植物,它们常常在春天争相绽放,争夺风头。而月宫桂花树则不同,它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不被外界所动摇。这种对比使得月宫桂花树显得更加坚韧不拔、高洁脱俗。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那些在世俗中争名夺利的人的讽刺和批判。
诗人转向了对月宫桂花树的赞美之情。“玉缀玲珑荫瑶席”,“玉缀”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上的花朵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的玉石般精致美丽;“玲珑”则暗示了这些花朵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荫瑶席”则意味着这些花朵如同美玉一般镶嵌在瑶席之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样的描述使得月宫桂花树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向往。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继续写道:“花时供我日日吟”,每当花开时节,他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月宫桂花树的喜爱之情,还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诗人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诗人又回到了对月宫桂花树的赞美之中。“剥啄寻香有来客”,“剥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敲门声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寻香”则意味着来访者都是为了寻找花香而来,他们被桂花的魅力所吸引;“有来客”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些来访者的期待和欢迎。这里的“有来客”不仅仅是指真实的人类,还可能象征着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们。
诗人通过对月宫桂花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独特情感。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心灵触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