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
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
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诗句解读及赏析:
- “峭壁何年凿” - 这句话描述的是大庾岭的峭壁是如何被凿成的,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努力的赞美。
- 注释: 大庾岭,位于中国广东省,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关口。
- 赏析: 这句话通过“何年”一词表现出对历史沉淀的感慨,同时暗示了这一壮举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 “炎洲此路开” - “炎洲”指的是南方地区,这里指代的是大庾岭的道路。
- 注释: “炎洲”在这里特指南方的热土,也隐喻了南方的炎热与艰难。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大庾岭开辟的重要性,象征着南方与北方之间的通道。
- “门容一骑入”与“人度万山来” - 描述行人进入岭南的场景,展现了大庾岭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门户的壮观景象。
- 注释: “一骑”表示只有一名骑士,“万山来”则形容行人络绎不绝。
- 赏析: 这两个句子通过数量上的对比(一骑、万山)强调了大庾岭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
- “南北各回首” - 描述了无论身处何处,人们都会回头看看大庾岭,表明其重要性。
- 注释: “南北”泛指任何方位,这里可能是指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大庾岭对于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和认同,是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
- “干戈更筑台” - 提到战争与和平,以及为了防御而建的堡垒。
- 注释: “干戈”指兵器,“筑台”则是修建城堡的意思。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大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变迁和冲突。
- “蓬蒿行处满” - 描绘了经过此地时看到的景象,蓬蒿生长得很旺盛。
- 注释: “蓬蒿”即芦苇,“行处”指行走的地方。
- 赏析: 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衬托出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
- “漫说岭头梅” - 最后一句是对大庾岭上梅花的一种感慨,可能是在说即使历经沧桑,依然有人记得这里的美景和历史。
- 注释: “漫说”意味着随意说说,“岭头梅”指的是大庾岭的梅花。
- 赏析: 这句话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即使在战乱中,自然的美丽和文化的魅力依然存在,给人以慰藉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