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日以繁,逋欠日以积。
斯民丧乱余,哀哉生计拙。
大户尽逃亡,小户遗单孑。
可怜墟里间,往往炊烟绝。
去年又歉收,亩谷不盈石。
尽室一饱难,愁肠蕴百结。
刺史职抚字,何以安兀臲。
流离尚未定,官符下稠叠。
国用有常经,敢不勤督责。
频年普蠲减,朝令非甚迫。
奈何期会逾,罪谴懔莫释。
起视鸿雁嗷,哀哀满中泽。
田园非所靳,儿女非所惜。
独恨受者谁,相与增哽咽。
百死余一生,那忍更摧折。
朝廷鞭扑具,岂为穷黎设。
况复室悬磬,鞭扑亦何益。
忆昔奉简书,此邦移节钺。
帝曰咨汝才,努力务存活。
圣人重爱民,敢惜一官掷。
私愿宽法令,起死而肉骨。
庶几流亡归,稍稍复征额。
民穷盗贼源,谁其鉴覆辙。
流涕为此诗,輶轩尚采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名为《拟元次山舂陵行》。这首诗是模仿东汉末年的名士元次山所作,其内容主要描绘了农民遭受自然灾害后的困苦生活,以及统治者对此的忽视和打击。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徵求日以繁,逋欠日以积。
这句话的意思是,征收赋税日益增多,拖欠的债务日益积累。
斯民丧乱余,哀哉生计拙。
这里的“斯民”指的是百姓,他们因为战乱而生活困苦,生计艰难,真是令人哀叹啊!
大户尽逃亡,小户遗单孑。
这句话描述了大户人家都逃亡到别处去了,留下的小户人家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或一家人。
可怜墟里间,往往炊烟绝。
这里指的是农村地区,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常常看不到炊烟升起。
去年又歉收,亩谷不盈石。
这句诗反映了去年再次遭遇了饥荒,每亩土地产量不到一石(古代计量单位)。
尽室一饱难,愁肠蕴百结。
全家人一起吃饭都很困难,内心充满忧虑和不安。
刺史职抚字,何以安兀臲。
刺史的职责是安抚百姓,但面对如此境况,如何能安心呢?
流离尚未定,官符下稠叠。
百姓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新的公文已经纷纷下达。
国用有常经,敢不勤督责。
国家财政支出有固定的规定,因此不敢懈怠地督促官员履行职责。
频年普蠲减,朝令非甚迫。
每年都有减免赋税的政策,朝廷的命令并没有很急迫。
奈何期会逾,罪谴懔莫释。
但有时政策的执行超过了期限,导致被惩罚的人很多,处罚非常严厉。
起视鸿雁嗷,哀哀满中泽。
看到大雁南飞,心中充满了哀伤。
田园非所靳,儿女非所惜。
我关心的不是农田和田地,也不是儿女和亲人。
独恨受者谁,相与增哽咽。
只恨那些承受苦难的人是谁,我们只能相互安慰并哽咽着。
百死余一生,那忍更摧折。
在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之后还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怎么能再受到打击和折磨呢?
朝廷鞭扑具,岂为穷黎设。
朝廷的刑罚和惩罚工具难道是为穷人设置的吗?
况复室悬磬,鞭扑亦何益。
更何况家中已经负债累累,使用刑罚和惩罚又有什么用呢?
忆昔奉简书,此邦移节钺。
回想起以前受命来此任职时,这里是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
帝曰咨汝才,努力务存活。
皇帝曾称赞你有才干,希望你能努力工作以保证人民的生存。
圣人重爱民,敢惜一官掷。
圣人重视爱护百姓,怎会吝啬自己的官职呢?
私愿宽法令,起死而肉骨。
我私下的愿望是放宽法律,让死者复苏,就像给受伤的身体喂肉一样。
庶几流亡归,稍稍复征额。
希望他们能够返回家园,慢慢恢复税收的额度。
民穷盗贼源,谁其鉴覆辙。
当人民穷困潦倒时,往往是盗贼的根源,谁能从中吸取教训呢?
流涕为此诗,輶轩尚采择。
创作这首诗是为了流泪,希望朝廷还能够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了表达他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忽视农民疾苦的不满而创作的。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和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经验的重视,希望通过回顾过去的历史教训来警示统治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