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船载雪渡江行,一路看山到四明。
闻道甬东真佛地,试寻哑女话无生。
鄮山顶涌法王台,窣堵光明宝藏开。
识得摩尼本无相,尘尘刹刹见如来。
遍界香云雨宝华,吉祥胜地布金沙。
神仙只有陶贞白,亲向云台受木叉。
白牯狸奴语太颠,今朝头痛怕谈禅。
谁将庞老西江口,吸尽岩前妙喜泉。
石门文笔费才思,五字寒山是我师。
一瓣旃檀一杯水,长明镫下祭新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鄮山育王寺度岁所作。
“箬船载雪渡江行,一路看山到四明”。诗人乘坐着小舟,冒着飘飞的雪花,渡过了长江,一路欣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一直来到了浙江东部,也就是今天的宁波市。这里的景色优美,山川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闻道甬东真佛地,试寻哑女话无生”。诗人听说这里真是一个佛教圣地,于是便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他找到了一位哑女,试图和她谈论佛教中的“无生”概念。
“鄮山顶涌法王台,窣堵光明宝藏开”。在鄮山上,一座法王台矗立在那里,它散发着光明,照亮了整个山谷。这座法王台就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传承和发扬。
“识得摩尼本无相,尘尘刹刹见如来”。诗人认识到,真正的佛教教义并不是表面的修行和仪式,而是内心的觉悟和清净。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佛陀的存在。
“遍界香云雨宝华,吉祥胜地布金沙”。诗人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美好景色,到处都弥漫着香花的气息,天空中飘洒着五彩云霞,还有各种各样的宝物。这些宝物都是象征着吉祥和好运的象征物,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喜和福气。
“神仙只有陶贞白,亲向云台受木叉”。诗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神仙人物,他就是陶贞白。这位神仙非常神通广大,能够直接进入天界接受木叉。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表示一个人通过修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永恒的极乐世界。
“白牯狸奴语太颠,今朝头痛怕谈禅”。诗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名叫白牯狸婆的人,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子。但她却因为头痛而不敢谈论禅理。这说明禅宗的修行并不容易,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达到悟道的境界。
“谁将庞老西江口,吸尽岩前妙喜泉。石门文笔费才思,五字寒山是我师。”诗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名叫庞老的人,他在西江口吸走了岩前的妙喜泉水。这反映了禅宗的修行需要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美妙和意义。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