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亘巴巫,江势不得展。
乾坤腾怒脉,水石声如喘。
澜翻气弥盛,阪触流愈转。
盘涡方作幻,恶浪何由软。
自闻春水生,安行盖云鲜。
每逢舳舻下,转瞬分危舛。
我新拿舟来,变态今已阐。
横波落千丈,江山讶曾筅。
尚闻桡人谈,指示气为懦。
寒狖不定鸣,惊涛有时卷。
入峡书所见
万峰亘巴巫,江势不得展。
【注释】:
- 亘:横贯。2. 巴巫:指长江三峡中的巫峡。3. 不得展:形容江水汹涌澎湃,难以展开。
【赏析】:
首句写诗人来到三峡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万峰亘巴巫”,形象地描绘了三峡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峰。
次句”江势不得展”,进一步强调了三峡江水的奔腾汹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不得展”这一强烈的视觉感受,生动地表现了江水的浩渺和湍急。
第三句”乾坤腾怒脉,水石声如喘”,诗人将天地间的磅礴气势比作愤怒的龙脉,而江水冲击岩石的声音则如同人的喘息一般急促。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第四句”澜翻气弥盛,阪触流愈转”,进一步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汹涌澎湃。这里用”澜翻”、”气弥盛”、”阪触”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翻滚、激荡以及与山体的相互撞击,使得江水更加显得狂暴无比。
第五句”盘涡方作幻,恶浪何由软”,诗人再次强调了三峡江水的凶险和不可预测。这里的”盘涡”和”恶浪”,都是对三峡江水特性的形象概括。而”何由软”则是诗人对江水凶猛本性的直接表述,展现了诗人对三峡江水深沉的敬畏之情。
第六句”自闻春水生,安行盖云鲜”,诗人描述了在春天到来时,三峡江水变得清澈透明,仿佛可以看见云彩般美丽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水比作有生命的存在,赋予了其灵动的特性。同时,”安行盖云鲜”也暗示了在春水滋润下,三峡地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七句”每逢舳舻下,转瞬分危舛”,诗人通过描绘船只在险峻的峡谷中穿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三峡地形险峻的感慨。这里的”舳舻”指的是船只,而”分危舛”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陡峭的峡谷中行驶时的惊险景象。
第八句”我新拿舟来,变态今已阐”,诗人以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表达了对三峡江水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新拿舟来”意味着诗人刚刚学会驾驭船只的技巧,而”变态今已阐”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驾驭三峡江水的方法。
第九句”横波落千丈,江山讶曾筅”,诗人再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江水与山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作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里的”横波”指的是江水波动的状态,而”落千丈”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力量之大。”江山讶曾筅”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奇特景观的惊叹之情。
第十句”尚闻桡人谈,指示气为懦”,诗人通过询问当地的船夫,得知他们是如何驾驭三峡江水的经验和方法。这里的”桡人”指的是船上的水手们,而”气为懦”则是对他们驾驭江水技巧的赞美之词。
第十一句”寒狖不定鸣,惊涛有时卷”,诗人以动物的叫声和江水的动荡来表达他对三峡江水变幻莫测的感受。这里的”寒狖”指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野兽,而”不定鸣”则形象地描绘了它不安于室的状态。而”惊涛有时卷”则直接点明了江水的巨大力量,以及它时而平静时而动荡的特点。整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三峡江水独特魅力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