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戴一山,重戴至谷口。
遵山视重戴,高仅及社首。
方知众高积,拔势乃得陡。
山坳环数郡,元气蒸泽薮。
中虚蕴灵宝,万古谁敢剖。
天阊虽已逼,地轴亦孔厚。
七十二代君,贞符藏北斗。

诗句:

一山戴一山,重戴至谷口。

译文:

一座山叠加在另一座山上,一直叠加到山谷口。

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其中,“一山戴一山,重戴至谷口”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叠加的景象,给人以壮观之感。同时,“遵山视重戴,高仅及社首”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观的特点,即山峰虽然高大,但仍然只是达到了社首的高度,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中,“遵山视重戴,高仅及社首”一句尤为精彩,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叠加的景象,还传达出了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和信念。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重戴”象征着层层叠叠、不断向上的努力和追求;而“社首”则代表了更高的境界和目标。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句释义与赏析:

  • “一山戴一山”,这句诗描绘了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戴”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叠加的景象,给人以壮观之感。
  • “重戴至谷口”,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观的特点。它表达了诗人对于泰山自然景观的赞叹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遵山视重戴”,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山脉的情景。这里的“遵山”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站在高处的视角,又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高仅及社首”,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高度。它表达了诗人对于泰山高度的惊讶和赞叹,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方知众高积,拔势乃得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高度的理解。他明白只有不断地努力攀登,才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 “山坳环数郡,元气蒸泽薮”,这句诗描绘了泰山周围的山区景象。这里的“山坳环数郡”形象地描绘了山区环绕着多个郡县的壮丽景色,而“元气蒸泽薮”则传达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
  • “中虚蕴灵宝,万古谁敢剖”,这句诗则是对泰山神性的描述。他认为泰山中蕴藏着无穷的神灵和宝物,这些神灵和宝物使得泰山成为了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而“万古谁敢剖”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 “天阊虽已逼,地轴亦孔厚”,这句诗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虽然天阊已经逼近,但大地的厚度仍然深厚,这进一步强调了泰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
  • “七十二代君,贞符藏北斗”,这句诗则是对泰山历史和文化的描述。它表达了泰山作为帝王祭祀之地的历史地位,以及泰山上所藏的北斗七星之精光所象征的神圣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