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诗忆泰和年,天水王孙画又传。
看到中原秋色满,青山红树为谁妍。

【注释】

遗山:指元好问,字裕之。泰和:元好问的号,又作太和、太和子等。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秋色:指秋天的颜色,这里泛指景色。天水:即天水郡,秦州府治所在地,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王孙:指元好问的侄子元志道,当时任天水郡学教授。遗山诗:指《题冯叔莹画》诗,“遗山”是作者的字。泰和年:指金哀宗正大三年(1186)。天水:天水郡,今属甘肃省。王孙:元好问侄子元志道,时为天水郡学教授。复仿:再次摹仿。三绝句:指《题冯叔岩松雪鹊华秋色卷子》诗三首。

【赏析】

元好问有一首题为《题冯叔莹画》的七律,其中有“遗山诗忆泰和年,天水王孙画又传。看到中原秋色满,青山红树为谁妍。”这几句。此诗是元好问对冯叔莹所画的《松雪鹊华秋色图》的题赞之作。诗中的“遗山”、“天水”是作者的号,“王孙”是作者的侄子,“秋色”是指秋天的景色;“遗山诗”指《题冯叔莹画》,“天水王孙”指元好问侄子元志道。

这首诗是元好问对友人冯叔岩画松雪、鹊华秋色图的题词。前两句点明画中内容与作者感情,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中原人民遭受战争灾难的同情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说,这幅画是用松雪、鹊华等物表现秋天景色的,作者是用这些景物来表达他对中原人民遭受战争灾难的同情的。“遗山”是元好问的号,这里代指他本人;“王孙”是元好问的侄子,时为天水郡学教授;“秋色”指的是秋天的风景。“遗山诗忆泰和年,天水王孙画又传。”“遗山诗忆泰和年”一句,说明这是一幅画,画的内容就是元好问怀念他的亡友元志道的诗句,表达了元好问对元志道的怀念之情。“天水王孙画又传”,这句说的是这幅画又是被冯叔岩重新画成的。“看到中原秋色满,青山红树为谁妍。”这两句则是写这幅画的表现内容。“看到中原秋色满”,意思是看到中原大地一片荒凉,秋天的景象到处都是,而中原人民却饱受战争的煎熬。“青山红树为谁妍”,意思是说,这青山绿树都是中原大地上的景色啊,为什么偏偏要在中原人民饱受战乱的时候才展现给人们看呢?这实际上是作者对中原人民的同情,也是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以画赞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的同情,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中原人民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