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余支枕怯茶瓯,石鼎香浓古寺幽。
学道有心怜马齿,封侯无梦到羊头。
豆棚听雨同销夏,橘径笼烟早及秋。
想像余霞天际好,青山环绕谢公楼。
寓西祥寺答易勉之明经兼简胡上村词丈
睡余支枕怯茶瓯,石鼎香浓古寺幽。
学道有心怜马齿,封侯无梦到羊头。
豆棚听雨同销夏,橘径笼烟早及秋。
想像余霞天际好,青山环绕谢公楼。
注释:
- 睡余支枕怯茶瓯:在梦中,我害怕被茶的香气唤醒。
- 石鼎香浓古寺幽:寺庙里的石头炉子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周围环境显得幽静。
- 学道有心怜马齿:学习道家之道时,我怜悯那些年老的动物。
- 封侯无梦到羊头:没有实现封侯的愿望,但也没有梦见羊头山。
- 豆棚听雨同消夏:我在豆棚下听着雨声度过了夏天。
- 橘径笼烟早及秋:橘子的小路笼罩在烟雾中,意味着秋天已提前到来。
- 想像余霞天际好:想象着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天际。
- 青山环绕谢公楼:青山环绕着谢公楼,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祥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首句“睡余支枕怯茶瓯”,描绘了诗人在梦中被茶的香气唤醒的情景,表现了对生活的淡然和宁静。接着“石鼎香浓古寺幽”一句,诗人通过描写古寺的寂静和香气,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心灵的净化。
第二联“学道有心怜马齿,封侯无梦到羊头”则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诗人虽然羡慕封侯的梦想,但更关心的是修行道德、关爱万物,这体现了他深厚的道家情怀。
第三联“豆棚听雨同销夏,橘径笼烟早及秋”描绘了诗人在夏日豆棚下听雨,以及在秋天橘林中漫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感慨。
最后两句“想像余霞天际好,青山环绕谢公楼”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他用“余霞天际好”形容夕阳的美丽,用“青山环绕谢公楼”表达自己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