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忽不适,枨触登高台。
天门亦咫尺,浩浩秋风来。
造化谁办此,与世为百哀。
阴云郁万里,杀气何崔嵬。
其下多战死,白骨萦紫苔。
自从鼎湖去,日积昆明灰。
痈溃谁所养,误国首庸才。
桓桓郭尚父,骑箕竟不回。
忧勤贻庙堂,未惜毂屡推。
移军或开府,诏书必亲裁。
授钺为上将,专阃无疑猜。
征募遍诸道,算缗急于雷。
微胜张首级,殊锡出上台。
传言侍中貂,峨峨遍舆台。
至竟儿戏略,但闻坚城颓。
今年弃湘汉,明年失江淮。
朝闻两河破,夕报三晋摧。
齐鲁千余里,卷地无蒿莱。
神京亦震荡,中原何有哉。
苍生实何罪,浩荡罹此灾。
亡者日山积,血肉厌虎豺。
存者能几何,生意如枯荄。
虚秏在闾里,国计必与偕。
朝廷于赤子,如民保其孩。
一旦不并活,为计当析骸。
元气日沦丧,滔天方未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和赏析:
秋日杂感
酒酣忽不适,枨触登高台。
天门亦咫尺,浩浩秋风来。
注释:在饮酒畅快之时,忽然感到心情不适,于是登上高台眺望。抬头望去,那遥远的天门近在咫尺,秋风浩浩荡荡地吹来。
赏析:开篇两句,诗人以饮酒为引子,抒发了他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天门亦咫尺,浩浩秋风来。
造化谁办此,与世为百哀。
注释:那遥远的天门近在咫尺,秋风浩浩荡荡地吹来。世间万物的诞生和消亡都是自然造化所决定的,而我们却要为此感到悲哀。
赏析:这里,诗人感叹造化之妙,也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认识。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阴云郁万里,杀气何崔嵬。
其下多战死,白骨萦紫苔。
自从鼎湖去,日积昆明灰。
痈溃谁所养,误国首庸才。
桓桓郭尚父,骑箕竟不回。
忧勤贻庙堂,未惜毂屡推。
移军或开府,诏书必亲裁。
授钺为上将,专阃无疑猜。
征募遍诸道,算缗急于雷。
微胜张首级,殊锡出上台。
传言侍中貂,峨峨遍舆台。
至竟儿戏略,但闻坚城颓。
今年弃湘汉,明年失江淮。
朝闻两河破,夕报三晋摧。
齐鲁千余里,卷地无蒿莱。
神京亦震荡,中原何有哉。
苍生实何罪,浩荡罹此灾。
亡者日山积,血肉厌虎豺。
存者能几何,生意如枯荄。
虚秏在闾里,国计必与偕。
朝廷于赤子,如民保其孩。
一朝不并活,为计当析骸。
元气日沦丧,滔天方未涯。
注释:阴沉的乌云遍布万里,杀气腾腾让人感到恐怖。那里有许多士兵战死沙场,他们的白骨缠绕着紫色的苔藓。自从皇帝去世后,国家一片混乱,连昆明的尘土都堆积成了山。那些庸才被疾病困扰,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郭尚父英勇善战,但他的忠诚并未得到回报。朝廷的官员们忙碌地处理各种事务,而国库却因为征收赋税而变得空虚。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民间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国家的财政也陷入了困境。朝廷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如果不能同时保全他们的生命,那么只能将他们的尸体分开埋葬。国家的元气一天天流失,灾难仍在继续蔓延。
赏析:这一联诗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国家财政的危机。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悲惨,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