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波光淡荡中,橹枝无力忽西东。
难从白日回惊电,反恨青天转顺风。
燕子逼帘时远近,桃花隔竹更玲珑。
如何十二峰峦远,只与阑干一抹同。

孙原湘的《兰舟纪遇》以其清新的格调和女性特有的深沉情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只在波光淡荡中
  • 诗意解读:诗的开头“只在波光淡荡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暗示着主人公在平静的湖面上,独自泛舟,感受着微风拂过水面带来的温柔触感。
  • 文化背景:这一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的一种心灵慰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
  1. 橹枝无力忽西东
  • 诗意解读:这句“橹枝无力忽西东”通过使用“无力”和“忽然”,传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表达了船在行驶过程中的无力感和方向上的迷茫。
  • 情感表达:这种无力感不仅是对物理动作的描述,更是对内心深处无法掌控命运的隐喻,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力与彷徨。
  1. 难从白日回惊电
  • 诗意解读:接下来的诗句“难从白日回惊电”,使用了“难从”和“回惊电”,强调了时间快速流逝带来的紧迫感和对过去的留恋。
  • 文化内涵:这里的“惊电”可能指的是时间的飞逝,如同电光石火般迅速,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刻,把握当下。
  1. 反恨青天转顺风
  • 诗意解读:最后一句“反恨青天转顺风”,通过“反恨”和“转顺风”,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既有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有对逆境的不满。
  • 哲学思考:这句诗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前进的力量。

孙原湘的《兰舟纪遇》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